古诗律诗绝句乐府( 二 )


绝句每首四句 , 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 , 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
古诗:“古诗”的原意是指古代学者所作的诗 。约在魏末晋初 , 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 , 也不知作者 , 其中大多是抒情诗 , 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 被统称为“古诗”
乐府诗以五言为主 , 兼有七言及杂言 。句式比较灵活自由 , 语言自然流畅 , 通俗易懂 , 琅琅上口 , 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
也就是说乐府诗很随意 。
律诗和绝句要求很严格 。平仄和押韵以及字数都规定好了的
古诗的所有结构,律诗绝句那种,详细的!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诗按音律分 , 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 , 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
古体诗不讲对仗 , 押韵较自由 。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 , 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 , 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 , 全书十七篇 , 以屈原作品为主 , 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 , 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 , 后变成诗体的名称 。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 , 简称为乐府 。
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 , 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 。
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 。
一般来说 , 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 加“歌”“行”“引”“曲”“吟”等 。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 。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 , 题名为“歌”“行”的颇多 , 二者虽名称不同 , 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 都是“歌曲”的意思 , 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 , 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 富于变化 , 以后遂有“歌行”体 。
到了唐代 , 初唐诗人写乐府诗 , 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 , 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 , 虽辞为乐府 , 已不限于声律 , 故称新乐府 。
此类诗歌 , 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 。
如 , 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 , 白居易的许多作品 , 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 , 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 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 , 分为两种 , 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
①一种称“绝句” , 每首四句 , 五言的简称五绝 , 七言的简称七绝 。
②一种称“律诗” , 每首八句 , 五言的简称五律 , 七言的简称七律 , 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
律诗格律极严 , 篇有定句(除排律外) , 句有定字 , 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 , 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 , 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
例如 ,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 , 每首四联八句 , 每句字数必须相同 , 可四韵或五韵 ,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 二、四、六、八句押韵 , 首句可押可不押 。
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 , 则称排律 , 除首末两联外 , 上下句都需对仗 , 也有隔句相对的 , 称为“扇对” 。
再如 , 绝句仅为四句两联 , 又称绝诗、截句、断句 , 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
其特点:调有定格 , 句有定数 , 字有定声 。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