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春节

我家乡的春节(一)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热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早早的,街上展览的对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货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年味 。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 。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 。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 。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房子 。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 。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准备年货 。
每当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 。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 。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装点的更加浓厚 。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妈妈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 。奶奶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 。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运 。最后,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
除夕,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我们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我们小孩子挣钱的最好时机 。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们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 。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 。
我家乡的春节(二)
春节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到来,在老家一般是从小年腊月二十三就开始忙碌了 。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年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天是要吃糖的,妈妈买了芝麻糖,我看见糖,馋的直流口水,可妈妈不让吃,说还要拜灶王爷,我纳闷了,听妈妈讲灶王爷的来由我才知道,拜灶王爷是要用芝麻糖粘住他下一年会甜甜蜜蜜 。
【我家乡的春节】过了小年最热闹的就是除夕了,家家都会赶做年菜,到处是菜香味,男女老少都穿新衣服,贴春联与年画是必不可少的 。这时家里还要包饺子,妈妈还会往饺子里放上糖、钱、枣,谁吃到糖祝福他下一年会甜甜蜜蜜,谁吃到钱祝福他下一年会财源滚滚,谁吃到枣祝福他下一年会红红火火 。在外边做事的人没有特殊情况都要回家吃年夜饭,这天晚上除了小孩都要守岁的,不到十二点不能睡觉,睡觉时妈妈还会在枕头下给我们放上压岁钱,防止晚上鬼祟捣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