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母亲观后感怎么写?( 二 )


母亲的名字叫招娣,当时正值妙龄,是村里最漂亮的姑娘,多少人来说媒,母亲却一个都没看上 。直到有一天,听说城里来了位教书先生,当时可是村里一件很轰动的事情,母亲特地穿了最漂亮的那件红色的大棉袄,跑到村口去看那位教书先生,母亲对教书先生也就是后来的父亲一见钟情,从此开启了女追男的求爱之旅,母亲为了父亲能吃上一口她亲手做的饭菜,都变着法得做好吃的菜送到父亲最容易吃到的地方上 。每天在父亲经过的路上,假装路过那,只为了心中的男神能看上自己一眼 。
现在有句话叫男追女,隔座山 。女追男,隔层纱 。但在那个还没有出现婚姻自由这个观念的年代,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当招娣不顾母亲的劝告依然默默地守候着他,等待着他 。这种抛开世俗观念的行为很前卫啊 。看到这里,又不禁回想起影片开头的母亲,让我觉得有点矛盾 。但不论是坚持传统,还是前卫大胆的招娣,这一切只是因为爱 。我很欣赏她为爱执着的精神 。她和父亲相濡以沫,携手走过一生的婚姻让我羡慕和嫉妒 。有人曾说过,婚姻的前半段是爱情,后半段是亲情,中间插播的全是婚外情 。这和这部电影的纯爱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 。当招娣看到教书先生的第一眼时,似乎就认定了这个人 。她不理会两人之间的身份差距,也不在乎漫长的等待 。她一直坚守着心中的那份最真挚的感情,直到生命的结束 。
婚姻不止是一种形式,也不应该成为捆绑双方的一根绳索 。我觉得,婚姻是一种真诚,坦坦荡荡地把自己交给一个最值得信赖的人

电影母亲观后感怎么写?


现在人们喜欢看韩国影视剧,似乎韩剧中有我们已经丢失又由衷期望的东西,韩剧中的确有好多温情、煽情、亲情的典范,象《外婆的家》、《假如爱有天意》、《远路》等,它们张示的优美的画面、温馨的音乐、动人的感情,让人沉醉其间 。但中国大陆也不乏有如此的精品,象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就是一个典范 。
影片通过一个回乡儿子的口叙述了黄土地的小山村里一对恋人四十年的深厚感情故事,当时父亲是下乡支教的城里人,来到村上简陋的土房子里教当地的小孩子读书,他一来就喜欢上了这份工作 。母亲对父亲一见钟情,一有机会就做好吃的东西给父亲吃,喜欢听父亲教孩子识字的念书声,常常会一个人跑到父亲讲课时站立的地方暗暗地思念父亲的音容笑貌 。怀春的少女是动人的,母亲穿着大红的棉袄在父亲教学回家的路上静静地守候,少女的心思是含蓄羞婉的,母亲只是远远地目不转睛地望着父亲 。母亲做了好吃的放在长凳上,希望父亲能拿到那只大青碗(她特意把碗放在头一个),后来看见父亲要走,急忙把刚做好的饺子裹在怀里追出去,结果半路上跌了一交把碗给摔破了,还把父亲送她的红色发夹弄丢了,一下急哭了,后来发夹找到了,碗也锔好了(真的有这样的手艺,绝了),这碗和发夹无疑是他们爱情的信物,母亲丢了后的懊恼愁容和找回后的喜悦笑容都表现得自然到位 。父亲刚到村子的时候,母亲给他细心地织了一张”红“,挂在他教室的横梁上;父亲去世的时候,母亲拿出来放了许多年的织布机连夜赶了一张布,是盖在父亲遗体上的(当然是白色的) 。父亲一辈子清苦,为学校呕心沥血尽责尽职,他是为新校楼的筹款工作而倒在雪地中的,但他一生有一个深爱他的女人时刻关怀着他,也应该知足了 。深沉的爱,使得平凡变得伟大,中国农村有许多象母亲那样勤劳能干坚强忠贞的女性,她们毫无奢荣取宠之心,只是守着心爱的男人默默地付出,她们的爱情朴实而深沉,值得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