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诗词能用来形容一个三十岁的女人?( 六 )


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 , 明月夜 , 短松冈 。
——《江城子·记梦》在四川眉州青神县的岷江畔 , 有一片苍翠挺秀的山岭 , 这就是被南宋范成大称为“西川林泉最佳处”的中岩山 。
进入山中不久 , 就可以看到一方由山泉汇集而成的清池 。
表面上 , 除了池水较深较冷之外 , 并无任何独特之处 。
但奇怪的是 , 如果你临池拍手 , 池中游鱼就会循声游到岸边 。
此时再看池边石壁上的“唤鱼池”三个大字 , 才知道这个名字是如此贴切而富有灵性 。
而这三个字正是苏轼所题 。
当年进士王方召集乡贤名士在池边聚会 , 想为这个水池取名 。
正在山中读书的少年苏轼以“唤鱼池”中选 , 并即席挥毫写下这三个潇洒的大字 。
苏轼的才华赢得了王方的喜爱 , 几经周折 , 王方将爱女王弗嫁给了苏轼 。
仙山清池 , 佳人才子 , 这个美丽的故事为本来就美丽的山川增色不少 , 让壁上的清泉至今每每低语不止 。
王弗性格“敏而静” , 作为进士之女的她开始并没有告诉苏轼自己知书 。
每当苏轼读书的时候 , 她则在旁边终日不去 。
后来苏轼有遗忘的地方 , 她反倒给予提醒 。
好奇的苏轼问她别的书里的问题 , 她都能答上来 , 顿时让苏轼又惊又喜刮目相看 。
在苏轼与访客交往的时候 , 王弗经常立在屏风后面倾听谈话 , 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总结和看法 , 结果无不言中 , 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 。
然而好景不长 , 情深不寿 , 王弗年仅二十七岁就病逝于京师 , 让苏轼悲痛万分 。
此时苏轼母亲程氏已经去世 。
苏洵对苏轼说:“王弗跟着你很不容易 , 将来要将她安葬于她婆婆的墓边 。
”谁知未及一年 , 苏洵又卒于京师 。
于是苏轼兄弟护丧回家 , 将王弗也葬于其翁姑墓侧 。
十年之后的一个夜晚 , 苏轼又在梦中见到了王弗 , 醒来伤感不已 , 于是写下了著名的《江城子?记梦》 , 这是近千年以来写夫妻之情最成功、最动人的词章之一 。
全词用白描的手法 , 写出了夫妻之间生离死别最撼人心魄的一幕 。
据说用词来写悼亡 , 苏轼是首创 , 这一首创 , 却成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峰 , 这固然是因为苏轼才高学深 , 但更因为他和王弗之间有着真挚的感情 。
只是鲜有人知道 , 这份感情的最初 , 却是那隐藏在山林深处神秘的唤鱼池 。
王弗随翁姑葬于眉州安镇乡可龙里的山中 。
据说附近有一泓山泉 , 经常有一个白发老翁卧于泉上 , 只能远看 , 人一走近 , 他就隐身于泉里 , 所以泉水又叫老翁泉 。
苏辙晚年写诗:“老人寄东岩 , 萧然四无邻 。
八尺清冷泉 , 中有白发人 。
婆娑弄明月 , 松间夜相宾 。
”就是指的此事 。
苏轼有诗句:“老翁山下玉渊回 , 手植青松三万栽 。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种树很多的缘故 , 这一片山林中的苏家墓地到了后来竟怎么也找不到了 。
明代广东人许仁到眉州做太守 , 多次率人按图索骥去山里寻找苏洵墓 , 却一度次次徒劳而返 , 让他慨叹:“青山难觅先贤墓 , 白发重逢此寺僧 。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 , 眉州太守金一凤也带着士绅遍寻山野 , 最后进入一片寸步难行的荆棘林 , 当他们斩去杂草丛荆时 , 苏洵等人的坟墓终于显现在眼前 , 只是早已碑志剥蚀苔封叶积 。
金一凤感伤世间博学闻达之人 , 身后却落得如此光景 。
于是他捐囊封土 , 筑墓建祠 , 即今所存的“苏坟山” 。
这里是苏轼“更听潇潇风雨哀”的地方 , 也是让他在异乡“无处话凄凉”的地方 。
可为凭吊者识 。
二泛泛东风初破五 。
江柳微黄 , 万万千千缕 。
佳气郁葱来绣户 , 当年江上生奇女 。
一盏寿觞谁与举 。
三个明珠 , 膝上王文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