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对提高人文素养有什么作用?( 三 )


...
今天,我们怎样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素养”主要指那些至今影响我们的、来自典籍的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 。
对语文教师来说,传统文化知识素养居于其专业知识结构中心地位,是专业能力的标配 。
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结构应包括:古汉语素养、诗文素养、文史素养、古代思想文化素养等 。
从一般教师知识状况看,传统文化素养主要来自大学时代中文系所学的课程,比如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选等,主要是由古典诗词加上古文名篇构成 。
由于所学所知本就有限,知识面比较窄,远远不够用,加之高校这些年过于注重课程论的教学,毕业学生古典文学传统文化本体知识掌握的程度大打折扣 。
坚守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方面还存在哪些差距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现代人落入商品崇拜的泥潭中,人品人格也在逐渐失落,精神境界也在逐渐降低 。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目前已成为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针对教育改革和思政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为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新的视角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了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家杨叔子先生曾说:“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会一打就垮;没有人文精神、民族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不打自垮 。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人文科学,最早出自于拉丁文,即Humanita,系指人性、教养 。
在我国“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经》、《周易.贲卦》中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明确提出“人文”概念,“天文”指自然之理,“人文”指人事之理,也就是人性教化 。
关于人文素质的内涵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进行讨论 。
人文素质是以文化为底蕴,以人为主体的、内在的、本质的社会文化综合能力 。
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 。
因此,人文素质的教育在当代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
二、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养的必要性(一)思想教育不深刻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大学生的价值体系、理想信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较感性,深度不够,思考问题较简单,学生文化底蕴不足,缺乏做人做学问的根基,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能力也较差 。
此外,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不注重个人仪表,沟通不讲技巧,举止随便 。
(二)缺少对多元价值的挖掘在高职学生的培养中过度重视技术的学习和掌握,缺少对多元价值的挖掘,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导致学生人文精神的薄弱 。
所以我们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大学教育期间就是建构仁义济世、敬业乐群、追求自我完善的人文精神,为其未来走向社会,担负社会责任打下良好的精神文化基础 。
(三)思想教育中偏重专业知识与技术,忽视人文知识学习,过于注重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生活态度、情感、思想品德、价值观等人文精神的培养 。
专业设置范围相对狭窄,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基础单一,难以满足社会所需的复合型、综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
过于注重社会价值,忽视个体价值,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四)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由国家教育部制定,国务院批准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实施素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整体目标 。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阐明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定位和内涵,指出当前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在人文素质教育”和“提高全体在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
”因此,当前我们所强调的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
其核心始终是如何做人,包括对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追寻,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探寻等 。
三、发挥传统文化功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一)课内外结合,丰富课程教育体系高职院校若要实施素质教育,通过通识教育,拓宽基础课程,精炼专业课程,扩大选修范围 。
通过教学内容的更新,课程体系的调整,实现课程的综合化,利用地方传统文化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