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杜甫在成都草堂所作诗歌,要全。( 四 )


它通俗易懂 , 平白如话 , 却又深含了诗人的审美理想 , 极受文人学者所推许 , 可说是以俗为雅 , 雅俗共赏 。
【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
《旅夜书怀》【题解】《旅夜书怀》 , 是杜甫离开成都 , 携家乘舟东下 , 经过渝州(重庆市)、忠州(重庆市忠县)时(765年)写的 。
他早岁虽有“致君尧舜上 , 再使风俗淳”的理想 , 到头来什么事都没有做成 , 只落得年老多病 , 亲朋零落 , 只身飘泊 , 置身于这样浩渺的江上 , 自己仿佛是天地间的一只沙鸥 , 飞往哪里去呢?寂寞啊 , 寂寞!作者的感慨是很深沉的 。
【原文】细草微风岸 , 危樯独夜舟 。
星垂平野阔 , 月涌大江流 。
名岂文章著 , 官应老病休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登高》【题解】见《杜工部集》 , 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 , 时其...
杜甫在草堂时写的诗有哪些
《堂成》 【原文】背郭堂成荫白茅 , 缘江路熟俯青郊 。
桤林碍日吟风叶 , 笼竹和烟滴露梢 。
暂止飞乌将数子 , 频来语燕定新巢 。
旁人错比扬雄宅 , 懒惰无心作解嘲 。
【赏析】 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 , 在百花潭北、万里桥边营建一所草堂 。
经过两三个月时间 , 到第二年春末 , 草堂落成了 。
这诗便是那时所作 。
诗从草堂营成说起;中间写景 , 用“语燕新巢”作为过脉;最后由物到人 , 仍然回到草堂 , 点出身世感慨 。
“背郭堂成”的“堂” , 和“错比扬雄宅”的“宅”遥相呼应 。
关合之妙 , 不见痕迹 。
《江村》 【原文】 清江一曲抱村流 , 长夏江村事事幽 。
自去自来梁上燕 ,  相亲相近水中鸥 。
老妻画纸为棋局 ,  稚子敲针作钓钩 。
但有故人供禄米 ,  微躯此外更何求?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 。
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 , 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保持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 。
他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艰虞的诗人 , 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 。
时值初夏 , 浣花溪畔 , 江流曲折 , 水木清华 , 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 。
诗人拈来《江村》诗题 , 放笔咏怀 , 愉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 。
此诗本是写闲适心境 , 但他写着写着 , 最后结末的地方 , 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欢之情 , 使人有怅怅之感 。
杜甫很多登临即兴感怀的诗篇 , 几乎都是如此 。
前人谓杜诗“沉郁” , 其契机恐怕就在此处 。
《蜀相》【题解】见《杜工部集》 。
约作于上元元年(760年) 。
是年暮春 , 杜甫搬到浣花溪草堂 , 得暇赴成都武侯祠游览、凭吊 , 作了这首《蜀相》 , 以抒述惋惜之情 。
【原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 , 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 , 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恨别》 【原文】 洛城一别四千里 , 胡骑长驱五六年 。
草木变衰行剑外 , 兵戈阻绝老江边 。
思家步月清宵立 , 忆弟看云白日眠 。
闻道河阳近乘胜 , 司徒急为破幽燕 。
【赏析】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
作品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 , 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 , 情真语挚 , 沉郁顿挫 , 扣人心弦 。
这首七律用简朴优美的语言叙事抒情 , 言近旨远 , 辞浅情深 。
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 , 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 , 饱和着浓郁的诗情 , 值得反复吟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