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亡弟诗词兄弟走了思念他的诗

《一剪梅·祭亡弟》

风扫清明满目荒
秃柳鸦鸣 更话苍凉
轻烟一缕祭天堂
难诉别离 泪洒千行

寄语哀思痛断肠
一脉根藤 , 生死无常
阴阳相隔两茫茫
梦里英魂 依旧方刚

祭亡弟
钟雪灵
心如钉百钉
遭遇千古痛
杜鹃啼血死
姊悼弟亡灵
祭祀已故兄弟的诗词有哪些?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亲爱的兄弟 , 我用诗歌祭奠你生死永别的时刻你握着我的手不松开那一刻我没哭我是忍着才不哭恸的不想把面孔成扭曲状是让你在弥留之际看到我健康的脸
祭我英年早逝的弟弟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祭薛华》 (唐)王勃 送送多穷路 , 遑遑独问津 。
悲凉千里道 , 凄断百年身 。
心事同漂泊 , 生涯共苦辛 。
无论去与住 , 俱是梦中人 。
《重别薛华》 (唐)王勃 明月沉珠浦 , 风飘濯锦川 。
楼台临绝岸 , 洲渚亘长天 。
旅泊成千里 , 柏遑共百年 。
穷途唯有泪 , 还望独潸然 。
《悼周君英年早逝》(现代)郑有理 三拜祭文含泪泉 , 苍天无眼为何般? 肝肠寸断思贤弟 , 一瓣心香泣玉兰 。
《蜀相》 (唐)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 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 , 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 , 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王维(701年-761年) , 字摩诘 , 汉族 , 祖籍山西祁县 , 盛唐诗人的代表 , 创造了水墨出水画派 , 有“诗佛”之称 。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 , 任太乐丞 。
今存诗400余首 。
王维精通佛学 , 受禅宗影响很大 。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 , 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
王维擅书画 , 亦通音律 , 多才多艺 。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有《王摩诘文集》等行世 。
王维参禅悟理 , 学庄信道 , 精通诗、书、画、音乐等 ,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 , 字子安 , 汉族 , 唐代文学家 。
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 出身儒学世家 ,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
杜甫(712-770) , 字子美 , 汉族 , 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 , 自号少陵野老 ,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与李白合称“李杜” 。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 被后人称为“诗圣” ,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 , 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 他有“致君尧舜上 , 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 , 但后来声名远播 , 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 , 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
...
战争诗词?求
九歌·国殇[guó shāng]屈原操吴戈兮被犀甲 , 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 , 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 , 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 , 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 , 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 , 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 , 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 , 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 , 子魂魄兮为鬼雄 。
主要思想内容简析:此篇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 。
诗中不仅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的精神 , 而且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 , 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
写作特色:本篇写作从敌胜我败着笔 , 反映了楚国当时的政治 , 军事形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