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亡弟诗词兄弟走了思念他的诗( 二 )


清人蒋骥在《山带阁注楚辞》中论及此篇是指出:“怀襄之世 , 任谗弃德 , 背约忘亲 , 以至天怨神怒 , 国蹙兵亡 , 徒使壮士横尸膏野 , 以快敌人之意 。
原盖深悲极痛之 。
本诗分为两段 。
第一段写战场激战第二段热情礼赞为国捐躯的战士 。
在此诗中 , 屈原将动态过程的描述和静态雕像的刻画紧密结合;在动态过程中的描述中将大场面的鸟瞰同局部特写紧密结合;在静态雕像的刻画中将外形描绘同精神赞美紧密结合;而这种结合过程有同战争的步步展开、诗人感情的层层发展协调一致 。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 。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 , “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
本世纪中 , 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
屈原的作品 , 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 , 有25篇 , 即《离骚》1篇 , 《天问》1篇 , 《九歌》11篇 , 《九章》9篇 , 《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
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 , 还有《招魂》 1篇 。
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 。
在语言形式上 , 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 , 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 , 也有三字、十字句的 , 句法参差错落 , 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 , 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 , 用来协调音节 , 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
总之 , 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
http://baike.baidu.com/view/107338.htm诗经 《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
王于兴师 , 修我戈矛 。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
王于兴师 , 修我矛戟 。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
王于兴师 , 修我甲兵 。
与子偕行!这首诗是军中的歌谣 , 反映了秦国兵士团结友爱、共御强敌的精神 。
全诗分为三章 , 采用兵士相语的口吻 。
在激战前夕 , 兵士们聚在一起紧张地修整武器 。
这时 , 有人顾虑自己没有衣裳 。
他的战友就充满友情地劝慰他:“谁说没有衣裳 ,  我和你同披一件战袍!”又用大义来激励同伴:“国家出兵打仗 , 我们且把武器修理好 , 我和你面对着一个共同的敌人 。
”从诗中不仅可以看到兵士之间的友爱 , 也可以看到他们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心甘情愿地承但起重大牺牲的爱国精神 。
诗歌音节短促 , 声调激昂 , 生动地表现了秦国兵士们同仇敌忾、慷慨从军的情景 。

【祭亡弟诗词兄弟走了思念他的诗】

【译文】:诗的大意是: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一件长袍 。
君王要起兵 , 修整好戈和矛 , 和你共同对敌!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内衣 。
君王要起兵 , 修整好矛和戟 , 和你共同作准备!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战裙 。
君王要起兵 , 修整好铠甲和兵器 , 和你共同上前线!诗的背景 , 是西周的幽王(为了美女褒姒烽火戏诸侯的那位先生)为犬戎所杀 , 秦襄公护周平王东迁 , 并受王命攻打犬戎 。
王先谦先生解释本诗时说:“西戎杀幽王 , 于是周室诸侯以为不共戴天之仇 , 秦民敌王所忾 , 故曰同仇也 。
”这首诗一共三段 , 以复沓的形式 , 表现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他们互相召唤、互相鼓励 , 舍生忘死、同仇敌忾 。
这是一首慷慨激昂的从军曲!http://baike.baidu.com/view/583337.htm
关于兄弟的诗不带兄弟二字的诗谢谢大神
打开微信 , 点击右上角添加朋友 , 搜索“微诗词”后关注 , 可以求藏头表白诗、打油诗、爱情诗、祝福诗等等 。
诗是诗人对当时情景及所处环境感受的表达方式 。
无论是离骚体、古诗体、近代诗还是现代诗都不过是诗的一种形式 。
最优美之处在于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来闪现出诗的时代光环 。
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