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铜镜的古诗

多类.李白《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月中帝子隐真香
枫林碧水浅淡妆
灯下天姿人不识
唯对铜镜自心伤
吾心似秋月,碧潭光皎洁.
无物堪比伦,叫我如何说?
身时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试
勿使惹沉埃.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西汉时期铜镜上的铭文 。
图案 。
都常用什么啊?
汉代是古代铜镜发展史上的繁荣时期,此时的铜镜多为圆形,半圆形钮逐渐代替了弦纹钮,并有钮座 。
镜背面多有铭文,而且铭文逐渐成为铜镜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
汉代铜镜的纹饰已经明显区别于战国时期抽象特征,取而代之的是新颖的草叶纹、星云纹等,镜钮四周往往由同心圆的多层连续图案组成,并用四分法把纹样分成四等份,构成既对称又连续的圆形装饰图案 。
西汉早期由于刚刚经历了连年的战争,社会经济处于恢复期,铜镜都比较小 。
汉代铜镜未必都值钱 过于常见收藏价值不大 。
藏品的价值并不与年代久远与否有必然联系 。
铜镜的话,现在市场上的价格不是依据朝代而定,而是依据铜镜现有出土量和收藏量和铜镜本身的式样而定 。
你说的尺寸似乎符合东汉以后的规矩镜的尺寸,但是没有纹饰和铭文的话,很难说的 。
有一本叫《中国铜镜》的书,你可以搜去看看,或许对你有所帮助,里面基本上把国内外出土的铜镜式样都图文搭配介绍了 。
...
中国古代的铜镜如何使用
通过对中国古代镜架与镜台空间位置三次转变的探讨,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在不同历史时期随着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作为室内梳妆用具的镜架与镜台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
由于镜架与镜台所在空间位置的逐渐变化,其形制、体量、高度也在慢慢地发生改变 。
战国时期的镜架为独脚架,东汉至两晋时期出现三足架,唐代创造出新的交床型镜架形制、五代至两宋座椅型镜台,再由两宋座椅型镜台,演化为明清时期的宝座型、屏风型落地式家具,由交床型镜架变为折叠型镜架,都与社会生活的历史演变息息相关 。
在研究镜架与镜台时,只有将其放在中国古代家具史、社会生活史的视野之下来考察,用一种动态的思维方法,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两者发展、变化的特点与动因 。
古代铜镜都是带花玟的,能当镜子用吗
古镜的花纹都是在背面的,正面都是光滑的:——正面——背面
古代铜镜是怎么抛亮的?
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 。
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
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 。
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
??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监 。
《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 。
”在三代之初,监都是用瓦制成装水当镜子用,所以古代的监字是没有金字旁的 。
到商代初年的时候,开始铸造铜鉴,后来鉴字也有了金字偏旁 。
商周时期,虽然有铜鉴,但是瓦鉴依然通行 。
到秦朝时期,才开始大量铸造铜镜,因为镜的适用优于鉴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后,再不用水作鉴了 。
秦汉以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镜的制作也更加精良 。
它的质料包括金、银、铜、铁等,以铜最为多,也有镀金银的、背面包金银的、或镶嵌金银丝的 。
隋唐以来,还有带柄的、四方的,各种花纹应有尽有 。
直到明代末期,开始有以玻璃为镜子的 。
清代乾隆以后,玻璃开始大兴于民间 。
直至民国初年,少数边远地区还有以铜为镜子的 。
所谓铜镜,大体分为镜面,即镜的正面,光亮可以照面;镜背,上面多铸有各种纹饰和铭文;镜钮,即在镜背中央,有孔可以系绳,可用手持或系在镜台上;钮座,即钮的周围,紧连钮的装饰部分 。
另外还分内区、中区、外区,即指镜背配置纹饰的各部分;铭带,即指铸有铭文的部分,镜铭即指镜背上所铸的铭文 。
铜镜形状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葵花形、盾形、瓶形、钟形、桃子形等 。
纹饰则各具时代特征:殷商时期多用叶脉纹、平行线纹、多圈凸弦纹等;西周时期多用重环纹、鸟兽纹等;春秋战国时期多用山字纹、凤鸟纹、蟠螭纹等;汉代除继续沿用战国镜纹饰外,最流行的纹饰有规矩纹(博局纹)、草叶纹、星云纹、连弧铭文纹、蝙蝠形柿蒂连弧纹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则多用兽纹、变形四叶纹、瑞兽纹等;隋唐时期多用瑞兽纹、四神纹、花鸟纹、宝相花纹、海兽葡萄纹、十二生肖像纹等;五代以来由于政局变化,铜镜铸造也有明显的时代差异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至明代铜镜铸造业已是江河日下,逐渐被实用的玻璃镜所代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