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安门天意|再见天意 地安门商城结束历史使命( 二 )


比起经济更落后的承德、农村老家,这样的收入已经足以留住张志国和更多农民工的心 。“每年的过年回一次家,若是谁能带回来一千块钱,好家伙,整个村子里的人都得刮目相看 。”
这样过了6年 。
1995年,张志国的大舅哥,已经经历了红桥、北太平庄两个市场,落脚在了天外天市场 。啊,天外天,这大概算是北京红桥市场之后,真正兴起的第一个“小批”了吧 。相比之下,红桥倒不太像个小批,因为红桥市场算是起于改革开放后的农贸市场 。带红桥市场起飞的,应该说是经历了特殊时期人们对消费的一种“饥渴”,而带来天外天市场起飞的,是另外一种应市场经济发展,因老式商场也发生了改变之后,而产生的需求 。
地安门天意|再见天意 地安门商城结束历史使命

当年的天外天市场 。图片来自网络 。
当时这个大舅哥,已是“贺卡三大军”之一 。这是三个名字带“军”的生意人,在天外天时代乃至后来的天意时代,创下的“牌子”,他们三人经营有方,贺卡生意做得最好 。
那么,为什么这个大舅哥,能在北京做成生意呢?除了个人的打拼,也得说到大舅哥的父亲 。那位老先生,就曾经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在红桥农贸市场摆地摊的生意人 。
此时的天外天市场,如日中天 。它开业于1990年,就是月坛东边地下的那个市场 。在这里,张志国主要负责看摊,大舅哥给他开工资 。具体多少钱他不记得,但确实比起上班的人好了许多 。有了他看摊,大舅哥就能全国上下撒开了跑货源去了 。
贺卡的货源还得全国跑?咱北京就有很多印刷厂啊,我记得晚报上刊登过北京的一些印刷厂,逢年过节便印制贺卡的广告 。“那些贺卡都不行,设计不好看,纸张质量也不如南方的 。”张志国说 。最好的厂家,在上海和广州,他虽然没跟着跑什么货源,但听大舅哥讲过一些南方人办厂的段子,“那个年代,一些印刷厂就养着一帮设计师啦,每年春节前忙活设计,过了年闲下来,老板掏钱,让这些设计师满世界旅游、增长见识 。这样才能设计出来好看的作品 。”
相当前卫的用人理念 。
生意做得好了,发货一个电话就搞定 。最忙活的时候,是天外天市场旁边的月坛里面,每年元旦春节前办贺卡大展销的时候 。
庆新年、拜年的形式,我们流行过很多 。贺卡便是其中之一,当年一两毛钱到一两块钱一张的贺卡,说起来还有点儿小奢侈呢 。
地安门天意|再见天意 地安门商城结束历史使命

曾经伴随我们生活的贺卡 。图片来自网络 。
好景不长,天外天市场作为北京最早、最有人气的市场,逐渐显出了先天的劣势:那地下室的市场,是人防工程改的,早年间的人防工程,消防隐患大 。
天意市场开业于1992年,按说它比天外天晚 。但是,很快天意也兴起了,并且以其当初那个大棚“天意礼品厅”颇为特色 。大舅哥、张志国的业务,逐渐也发展到了那里 。
地安门天意|再见天意 地安门商城结束历史使命

张志国在自己的摊位上收拾存货 。
说到地安门新天意开业之前,还是先给天外天一个了断吧 。最终导致天外天完蛋的,是一场大雨,现在网上能查到,大概是2004年的7月10日,那一天北京大暴雨,导致地下的天外天市场灌水 。水有多深呢?这么说吧,若是市场能趟着水进去,商户们也就该好好抢救一下货物了 。然而事实上,基本上是“全部损失” 。
2001年,天意市场向商户们发出“邀请”——即将在地安门开设分店,欢迎大家入驻 。
一个摊位或者叫档口,租金每个月2千至3千块钱,入驻费3万 。虽说做买卖的生意比上班强,但张志国还没有独立经营的实力 。大方的大舅哥,直接拿下了三个摊位,“你来经营吧,挣钱是你的,赔钱是我的 。”
听到这里,我想起了之前采访过的一些下海的北京人 。其中成功的人,其中很大一部分,不仅会挣钱,也会享受,最终糟贱坏了自己的身体的,应该不在少数 。但是,“天意那批人里面,这样的人很少很少 。”
地安门天意|再见天意 地安门商城结束历史使命
地安门天意|再见天意 地安门商城结束历史使命

昨天最后一天甩卖,这位姑娘拿着一大把钱 。她即将搬到崇文门新世界的新店 。
就像人家大老远来北京打工,得会过日子一样,他们在生意上变得暴富的时候,却很少听说因为享受自毁前途 。这也许算得上是北京人不具备的优点 。
大舅哥的贺卡生意还在做着,张志国每天骑自行车从天意往地安门跑来跑去上货 。此时大舅哥那边,除了贺卡之外,还把礼品袋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礼品袋,就是那纸袋子嘛 。别看它只是个外包装,那以礼品闻名的天意市场,对袋子的需求量相当大,感觉上这位大舅哥,从一个面对消费者的商人,逐渐也变成了连商户都离不开的“核心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