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的三首诗 各三首诗。( 二 )


这是一首写得十分出色的咏物诗 。
诗人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盛赞荔枝成熟时绚丽动人的景色 。
描绘荔枝芳名美味为历代传颂的情形 。
2、作者简介:诗作者陈辉,生卒年亦不详,明代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字伯炜 。
永乐(明成祖朱棣年号)年间进士,先任贵州按察司佥事,后调任广西按察司副使,参与管理任职省份司法政务 。
为官清正、廉洁,才识高远 。
长于诗,善于鼓琴,著有《琴边清唱》 。
但诗名不高,所作之诗,在历代诗歌选本中,入选不多 。
3、译文:诗的第一句,以写实手法,简洁点明荔枝生长地域、成熟时节,以及成熟时的颜色 。
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 。
丹,朱红色 。
贾祖璋同志以这一诗句作为文章的题目,既鲜明,又醒目 。
第二句仍以写实手法,描述荔枝果实之丰硕 。
万颗累累,极言果实之多 。
族更团,将荔枝果实浓浓密密,团团簇簇的情状具体描述出来,给人深刻难忘的印象 。
第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以浓重的笔墨,状写荔枝果实和荔枝林雄奇壮美的景观,气氛十分热烈 。
绛雪,丹丸名,诗中用来比喻荔枝果实 。
烂,明亮 。
全句意思是,荔枝象绛雪丹丸似的长满在荔枝树上,浮动着一片艳丽华贵的色彩,荔枝林像一匹匹巨型的红绛,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
第四句转写荔枝果肉的形状与色泽 。
玉壶,用玉制作的壶,诗中用以比喻果肉象玉一样白净光洁 。
水晶,比喻果肉晶莹透明 。
此句用的仍是比喻手法,但诗人运笔,与上句已大不一样 。
它笔法精巧细腻,作喻之物纤小玲珑,一个“寒”字,更与上句热烈场景形成鲜明对照 。
上下两句对荔枝的描绘,真可谓大小皆美,表里均优,冷热俱佳,达到了各臻其妙,相得益彰的境地 。
在尽写荔枝绚丽景色之后,五、六两句变换角度,从汉唐史话中撷取两个掌故,更把荔枝高名芳味推崇到一个新的高度 。
许,赞许 。
新曲,诗中指《荔枝香》 。
相传杨贵妃过生日,命乐队作新曲献上庆贺,适逢驿马送来南国荔枝,因而用《荔枝香》作曲名 。
荐,献 。
大官,汉朝官名,也称太官,主管皇帝饮食 。
此句甚于表明汉代以来,荔枝已由大官升入皇帝食谱 。
七、八两句,诗人转写眼前景色 。
乌府,《汉书·朱博传》记载:“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 。
长江诗词5首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题惠崇>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登高〉杜甫 风急浮弗第煌郢号电铜钉扩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等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苏东坡的“浪淘沙”:大江东去,浪淘尽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水调歌头游泳读后感1000字
豪气压千古从来读毛主席的诗词,都心折于他那种脾院一切的豪迈之气,这首《水调歌头?游泳》自也不会例外 。
若单从这首词的文字上看,毛泽东未必称得上冠绝古今的大词人 。
唐宋元明的古圣先贤中间,清词丽句的华章圣手不知曾经有过多少,占体诗词里的奇言警句似乎早已被他们挖掘罄尽,所以才有了几百年来诗词从唐宋巅峰江河日下的衰微 。
然而江山代有才人出,在20世纪白话文的天地里,古典诗词到了毛泽东的笔下竟也能散发出如此夺目的光彩,这不能不令人惊异 。
个中的原因却不复杂,虽然前人的文采已无法超越,那便要胜在意境,胜在气势 。
而毛泽东诗词令人震撼的,正是那种惊天动地的豪气 。
不是么?“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潇洒自若的从容,在长江的惊涛骇浪之中,是怎样的一种豪气;“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在这天地间似乎只有一个人的寂寥萧条之中,是怎样的一种豪气!毛泽东诗词里的豪气干云,一方面来自他那宽广博大的胸襟、超凡卓逸的才能和开朗乐观的伟大人格;另一方面,这股豪气更多地是来自于时代、来自于革命战争的经历和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