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帅诗句比朱自清诗句好在哪里( 四 )


如果只说到叶诗格律方面的特色,当是指艺术形式方面说的 。任何诗人,形式上的完美,如欠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充其量还只是优美的文学游戏罢了 。叶诗的境界阔广和诗意深遂完全是建立在诗人终生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远大目标的坚定追求上面 。其来源,一方面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是个人学识修养的厚实 。因此,叶诗从一开始就摆脱了个人得失的狭小天地,而是将诗人的自我和祖国山河及人民的历史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早年在油岩前的放眼高歌,写的是“我”的兴亡感与对“苍生”的大同命运的执着追求 。到了诗人入世“结交俦侣”时,选择友朋当然只能是“纵横豪气”的人物,决非平平或泛泛之辈(《雨夜衔怀》) 。早年诗词创作至《满江红·香洲烈士》可看作算第一阶段,是立志到坚定信念 。此后《登祝融峰》到《过五台山》组诗算第二阶段 。此阶段的诗意的比兴,完全摆脱了即人即事的细琐形象,如《登祝融峰》的“天风”“涛心”,《羊城怀旧》的“公园路”“十丈红棉”,《看方志敏同志手书有感》的“南朝月”“秦淮枫叶”等 。诗意形象的描写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比喻,更重要的是多层次的象征意义,使诗中境界从一人一事进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创造之中 。至解放以后的创作,更是逐渐进入诗意老成,名诗《远望》可以说达炉火纯青之境 。
“善七律”的语言流畅和沉实,也是叶诗与董诗风格区别最明显的地方 。如以《怀董老》与董老的和诗作比,董老《口占和叶参谋长韵》的格律和用韵等比叶诗更严谨 。其诗首联是“失马元忧似马翁,喜见东方日吐红 。”用塞翁失马的典故兴发,进而示谦意,继而报以思念,中用咬菜根、香桃叶等意象和典实,体现出董诗的严谨典实的诗风 。叶诗《怀董老》开篇则用“不老翁”写董老德高望重的青春常在 。中二联集中写董老言行志坚,到末联“春风贻荡怀人远,安得归来共整风”,这样的感情抒发,一泻千里,意象的垫铺到抒情如万马奔腾,流畅之感如行云流水 。每读叶诗,体味其诗意的继迭尤至末联的抒情,总觉得其诗非一般靠堆砌文字的有意为诗者所能写得出来的 。要想探索叶帅诗词的博大精深,就得理解叶帅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 。元帅余事所作的诗词篇章,不过是他所从事的“正业”的一个侧面的艺术反映罢了 。

朱自清走上文学道路,最初以诗出名,发表过长诗《毁灭》和一些短诗,收入《雪朝》和《踪迹》 。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致力于散文创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和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他的散文,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文和杂文随笔诸类 。先以缜密流丽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写景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继以《背影》、《儿女》、《悼亡妇》等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的一种典范;最后以谈言微中、理趣盎然的杂感文,实现了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 。
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注意不是书,是他们的诗词
咏竹 (齐.谢眺) 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
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 。
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
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
《咏春笋》 唐.杜甫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
咏竹 (唐.李峤) 高簳楚江濆,婵娟含曙气 。
白花摇风影,青节动龙文 。
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 。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
春日山中竹 (唐.裴说) 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
初食笋呈座中 唐 .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金 。
唐.杜甫《咏竹》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
霜筠亭 (宋.苏轼)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
明.徐渭《风竹》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
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玕不向东 。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
清.戴熙《题画竹》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