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的诗词

一、黄河、长江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如下请选用: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 李白《赠裴十四》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李白《行路难·其一》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 李白《公无渡河》
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 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 李益《塞下曲·其一》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 谢榛《渡黄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 李流芳《黄河夜泊》
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 。—— 温庭筠《拂舞词 》
汾水碧依依,黄云落叶初飞 。—— 孙光宪《河渎神·汾水碧依依》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 李白《塞上曲》

【关于黄河的诗词】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 李白《发白马》
二、扩展知识:
1、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
2、黄河简介: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几”字形 。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每年都会生产差不多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
帮忙找些有关人生哲理的古诗句!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
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
【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
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 。
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 。
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 。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题目】琴诗(宋 苏轼)【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 。
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