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泽谕吉劝学篇|看张之洞与福泽谕吉截然不同的救国之道

福泽谕吉劝学篇(看张之洞与福泽谕吉截然不同的救国之道)
随着欧美工业革命的完成,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西方列强开始将目光对准东方 。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与清朝政府签订《南京条约》;1854年“黑船事件”,美国与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西方列强用铁炮打开中日两国的大门,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存亡都面临极大的挑战 。张之洞与福泽谕吉都写下《劝学篇》,想要救国家于危难之际,扶大厦之将倾 。
福泽谕吉劝学篇|看张之洞与福泽谕吉截然不同的救国之道

张之洞和劝学篇
截然不同的背景:明治维新和维新变法1.明治维新如火如荼
福泽谕吉在19世纪70年代写下《劝学篇》,当时的明治政府已经完成“王政复古”,“废藩置县”等政治体制改革 。由于日本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就导致在新的明治政府体系中还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封建残余,想要瓦解封建势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传统的封建礼教统统剔除 。福泽谕吉认为日本封建痼疾沉重,要根除这些必须依靠教育的普及,所以《劝学篇》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出版的 。
福泽谕吉劝学篇|看张之洞与福泽谕吉截然不同的救国之道

明治维新

没有独立精神的人,一定依赖别人,依赖别人的人一定怕人;怕人的人一定阿谀谄媚人 。若常常怕人和谄媚人,逐渐成了习惯以后,他的脸皮就同铁一样厚 。对于可耻的事也不知羞耻,应当与人讲理的时候也不敢讲理,见人只知道屈服 。——福泽谕吉《劝学篇》
《劝学篇》开篇就指出:“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 。人生来平等,并无高低贵贱之分,福泽谕吉利用“天赋人权”釜底抽薪,从封建主义的源头对封建制度,等级制度进行瓦解 。福泽谕吉把国家的贫穷归咎于人民的“愚昧”,而政府的专制也是因为人民的“愚昧”,所以福泽谕吉希望人民可以通过学习实现思想自由 。
福泽谕吉劝学篇|看张之洞与福泽谕吉截然不同的救国之道

福泽谕吉
在1872年日本政府颁布《学制令》的时候,福泽谕吉愉快的说道:“我赞成平日用强迫的方法,让全国的男女适龄儿童,一律上学,这对于日本当今社会是当务之急 。”思想的解放为明治维新的“文明开化”做好铺垫,教育的解放也为明治维新培养大量的人才,这种强迫受教育的方法在如今依旧在使用 。
2.维新变法如日中天
尽在的大清王朝虽然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列强环伺,但是仍然牢牢的把控着中国 。清政府“自救措施”的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中灰飞烟灭 。而隔海相望的日本的成功变法,这就使得当时的有志之士都百思特网主张向日本学习变法 。在这种情况之下张之洞完成自己的《劝学篇》,与这篇文章同时问世的还有中国的戊戌变法 。
福泽谕吉劝学篇|看张之洞与福泽谕吉截然不同的救国之道

维新变法
若皆有持危扶颠之心, 抱冰握火之志,则其国安于磐石,无能倾颠之者 。是故人人亲其亲, 长其长,而天下平;人人智其智,勇其勇,而天下强 。——张之洞《劝学篇》
张之洞《劝学篇》首先就提出国家无处于危难之际,此时应当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 。同时张之洞认为只有保国,保教才能保种,在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的时候不能忘记儒家传统,最后做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对待西学要有选择的吸收,在科技,军事,教育等等都可以学习,但是唯独国家政体不能变 。
福泽谕吉劝学篇|看张之洞与福泽谕吉截然不同的救国之道

张之洞,京汉铁路通车
《劝学篇》中将梁启超的维新变法说成是邪说,特别针对维新变法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使偏废 。”张之洞认为的西学只能局限在技术层面,反对制度层面的学习 。“张之洞认为学习可以造就人才,而中国单纯需要这些人才维护统治 。一旦思想解放,中国传统的纲常伦理不存在,那么中国将会出现大乱子 。
截然不同的人民与国家的关系,契约与报恩1.福泽谕吉——社会契约,国家国民平等
福泽谕吉《劝学篇》中充分吸收社会契约论的精神,他认为人民与国家之间并不存直接关系,要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就需要制定契约一样的东西,相互遵守,毫厘必争,要使得双方能够完满的相处 。这个契约就是:“政府代表人民执行法律,人民必须遵守法律”,需要双方同时遵守 。

【福泽谕吉劝学篇|看张之洞与福泽谕吉截然不同的救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