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三首的诗意( 二 )


3、《长相思》 [ 清 ] 纳兰性德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
释义: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 。
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
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的意思
第一个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离南京也只隔几座山 。
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我回到家乡呢?第二个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第三个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
夜里每个帐篷都点起了一盏灯 。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梦中醒来,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家乡来,因为家乡温暖、宁静,没有寒风朔雪之声 。
跪求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的诗下面的注释~~~!!!...
“古诗词三首五上”实际应该写作“五上,古诗词三首”,意思是: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
三首诗分别是:《泊船瓜洲》(王安石)、《秋思》(张籍)、《长相思》(纳兰性德) 。
全文: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
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五年级下册课文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牧童》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 。
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
《舟过安仁》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与聪明 。
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 。
《清平乐·村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
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
拓展资料1.牧童唐代: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2.舟过安仁南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
3.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资料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包括:《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 。
1、《牧童》——作者:吕岩(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释义: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六七里都是草地 。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几声悠扬的笛声 。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过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
2、《舟过安仁》——作者:杨万里(南宋)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
释义: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用伞当帆让船走得更快啊 。
3、《清平乐·村居》——作者:辛弃疾(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释义: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
醉意中说起了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牧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舟过安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平乐·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