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里面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四 )


短短的四行诗句 , 给了我们相当丰富的感受与启示! 在艺术上 , 这首诗所表现的主要是抽象而又复杂的观念与意绪 , 但是诗人并未进行直接的陈述与抒情 , 而是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 , 将诗意间接地加以表现 。
诗作有着突出的画面感与空间感 , 意境深邃悠远 , 又有着西方诗歌的暗示性 , 使得诗歌含蓄深沉 , 颇具情调 。
(南京师范大学何言宏) 《断章》的主旨曾引起歧义的理解 。
刘西渭开始解释这首诗 , 着重“装饰”的意思 , 认为表现了一种人生的悲哀 。
诗人卞之琳自己撰文回答不是这样 。
他说:“‘装饰'的意思我不甚着重 , 正如在《断章》里的那一句‘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 。
”看来 , 诗的“言外之旨”是不能*字面上一两句话完全捕捉到的 。
它的深层内涵往往隐藏在意象和文字的背后 。
诚然如作者说明的那样 , 表达形而上层面上“相对”的哲学观念 , 是这首《断章》的主旨 。
这首短短的四行小诗 , 所以会在读者中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 至今仍给人一种很强的美感 , 首先是因为诗人避去了抽象的说明 , 而创造了象征性的美的画面 。
画面的自然美与哲理的深邃美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谐统一 。
诗分两段独立的图景并列地展示或暗喻诗人的思想 。
第一幅是完整的图画:“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
” , “你”是画面的主体人物 , 画的中心视点 。
围绕他 , 有桥、有风景、有楼上看风景的人 。
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 , 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 , 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素描 。
这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 , 画面却配置得错落有致 , 透明清晰 。
当你被这单纯朴素的画面所吸引时 , 你不会忘记去追寻这图画背后的象征意义 , 这时才惊讶地发现作者怎样巧妙地传达了他的哲学沉思:这宇宙与人生中 , 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 而一切事物又是互为关联的 。
是啊 , 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 , “你”理所当然的是看风景的主体 , 那些美丽的“风景”则是被看的“客体”;到了第二行诗里 , 就在同一个时间与空间里 , 人物与景物依旧 , 而他们的感知地位却发生了变化 。
同一时间里 , 另一个在楼上“看风景人”已经变成了“看”的主体 , 而“你”这个原是看风景的人物此时又变成被看的风景了 , 主体同时又变成了客体 。
为了强化这一哲学思想 , 诗人紧接着又推出第二节诗 , 这是现实与想象图景的结合:“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这是画面 , 但已不再是一个构架里 , 但就大的时间与空间还是一样的 。
两句诗里的“装饰” , 只是诗歌的一种独特的修辞法 , 如果写成“照进” , “进入” , 就不成为诗的句子了 。
也许是看风景归来的人 , 或许径是无关的另外的人 , 总之这“你”可以是“他” , 也可以换成“我” , 这些不关重要 。
重要的仍是主客位置的互换所表现的相对性 。
第一句诗 , “你”是这幅“窗边月色”图中的主体 , 照进窗子的“明月”是客体 , 殊不知就在此时此夜 , 你已进入哪一位朋友的好梦之中 , 成为他梦中的“装饰”了 。
那个梦见你的“...
断章 这小诗蕴含了什么样的情感?
以写实的笔法曲曲传出了那隐抑未露的桥上人对风景的一片深情 , 以及楼上人对桥上人的无限厚意 。
《断章》是现代诗人卞之琳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 原文为: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 , 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 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 , 桥上的“你”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 , 他们“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 而相对于梦见“你”的人来说 , “你”则像窗外的明月一样 , “装饰”了他们的“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