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空庭春欲晚出自哪首诗( 二 )


为了增强画面效果,深化诗篇意境,诗人还采取了重叠渲染、反复勾勒的手法 。
诗中,写了日落,又写黄昏,使暮色加倍昏暗;写了春晚,又写落花满地,使春色扫地无余;写了金屋无人,又写庭院空寂,更写重门深掩,把诗中人无依无伴、与世隔绝的悲惨处境写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
这些都是加重分量的写法,使为托出宫人的怨情而着意刻画的那样一个凄凉寂寞的境界得到最充分的表现 。
此外,这首诗在层层烘托诗中人怨情的同时,还以象征手法点出了美人迟暮之感,从而进一步显示出诗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 。
曰“日落”,曰“黄昏”,曰“春欲晚”,曰“梨花满地”,都是象征诗中人的命运,作为诗中人的影子来写的 。
这使诗篇更深曲委婉,味外有味 。
寂寞空庭春欲晚 下一句
1. 原文:《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
2. 译文:纱窗之外,夕阳西下,黄昏渐渐来临 。
华丽宫室,一人独处,只见她满面挂着泪痕 。
寂寞幽深,庭院春天将尽,梨花满地,院门紧闭 。
3. 赏析:《春怨》是唐代诗人刘方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
这首诗抒发宫殡失宠的幽怨 。
一二句写出宫人的寂寞和内心的愁怨,住着金屋,可见曾经宠幸,如今君王不再眷顾,因此终日以泪洗面 。
三四句的暮春的残败景象和环境的寂寥,渲染宫人心境的凄楚 。
4. 作者介绍: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生平事迹不详 。
约公元七五八年前后在世,匈奴族 。
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 。
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 。
工诗,善画山水 。
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 。
其《月夜(一作夜月)》 、《春怨》 、《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
唐诗求对:寂寞空庭春欲晚寂寞空庭春欲晚
春 怨[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
[注释] (1)纱窗日落:即照在纱窗上的阳光已经西沉 。
(2)金屋:极为华丽的居室,这里指嫔妃们住的宫殿 。
据《汉武故事》载:汉武帝做太子时,他的姑母要把自己的女儿阿娇许配他,汉武帝随口回答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 。
”(3)春欲晚:明媚的春天即将过去 。
(4)不开门:指女主公孤寂无聊,春光将尽也无心观赏 。
[简要评析] 这首诗篇写得含蓄深沉,历代为人激赏 。
内容写失宠宫女的暮春悲叹,主旨从二句中的“泪痕”两字和三句中的“寂寞”两字中透出 。
主要表现手法是用景物烘托,且是重复使用具有同种感情倾向的多种景观,给读者造成雪上加霜的感觉,使他们同情诗中女主人公的悲惨身世 。
作者罗列了“日落”、“黄昏”、“金屋”、“无人”、“空庭”、“春晚”、“梨花满地”等意象,这些意象都是为突出失庞以后宫女的寂寞凄凉心境服务的 。
诗人将它们叠加在一起,遂刻画了一个愁上加愁、悲上加悲、悲愁无穷的宫中女子形象 。
本诗的句法也很特殊,基本结构是二、五配合,即可读成: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
表面上看,前三句的前后两半似乎有些脱节,但仔细琢磨却并无此嫌 。
首句中的“纱窗”是女主人公所处的位置,“日落渐黄昏”是她在纱窗边所见之景 。
二句的“金屋”是女主人公所居之大环境,“无人见泪痕”写她在此环境中的情感宣泄 。
三句的“寂寞”是写女主人公内心的忧愁原因,“空庭春欲晚”是写她忧愁的触发物 。
而末句先写“梨花”,再续接“满地不开门”,可知梨花虽美,然已覆满地面,再也美不起来了 。
而这残败衰落的景象,正是女主人公色衰爱驰的象征之物 。
全诗长处在于借景来抒情,表现这个失落女子青春已逝的凋零之感 。
将情和景浑然结合,景中含情,层层深入,最后一侃将女子的深深衰怨推向高潮,气氛意境就在情景当中尽显了 。
寂寞空庭春欲晚的结局是什么?
听说(春晚)有很多版本 。
琳琅和玄烨的爱情是那么地令人心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