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轻人的恋爱危机:明明相爱,却总把彼此推开( 二 )


佳佳的这种状态,在《关系:适度依赖让我们走得更近》一书中被称为障碍性疏离 。
这类人往往会回避与他人身体上和情感上的亲密,他们的关系剧本为“我只能靠自己”,他们认为永远不会有人愿意帮助自己,要生存就必须独立 。
当然,还有一种人完全相反,那就是在亲密关系中消极的过度依赖者 。
这类人通过依附他人,来逃避生活的挑战,他们总是致力于和他人保持联系,即使在面对他人的轻视和伤害时,也很难放弃依赖 。
因为她们认为
ldquo;我一个人不行,没有其他人,我就无法生存” 。
2
是什么导致
我们无法拥有真正的亲密关系
伯恩斯坦认为:过度依赖和过分独立,都会使我们在亲密关系中适得其反 。如果我们不能真正了解自己,也就无法获得真正的亲密 。
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往往有三个特征:开放和真诚,关心和体贴,安全感和信任 。
而对于过度依赖或过分独立的人,他们在亲密关系里,要么是想在对方身上索取更多爱,自己尽量少付出;要么是将自己层层包裹,和伴侣保持距离 。
然而,不管是过度依赖还是过分独立,他们都无法拥有真正的亲密关系 。
伯恩斯坦认为,对于过度依赖者,可能是因为他们从小被父母过度保护和溺爱,长大后把这种期待转移到了伴侣身上 。
朋友阿玉是家里的独苗,父母老来得女,全家人都对她呵护备至 。
小时候,爷爷奶奶替她写作业,父母省吃俭用,她要买什么就给她买 。
并不缺爱的她,似乎是能够获得一份美好爱情的 。
可结果却是,从小有求必应的阿玉,长大后却经历了一段又一段失败的恋情 。
因为她总是期望着男友像父母那样爱自己,对自己有求必应 。以前她要求父母买新出的手机,后来她要求男友买新出的高档手袋和护肤品 。
在关系中,她更像一个索取者,而对方会发现自己在充当家长的角色,很难不抽身退出 。
而对于过度独立者,则往往有一个被父母忽视的童年 。
比如前文提到的佳佳 。
从小父母就对她非常冷淡和疏离 。有次她发高烧40°,打电话给正在打麻将的妈妈,妈妈却说:
ldquo;反正烧不死,你吃点药睡一觉就好了 。”
后来无意间听到妈妈和姥姥的电话,才知道原来妈妈对她冷淡,是因为她不是一个男孩子,害妈妈在婆家没有地位,分不到钱 。从那刻起,佳佳就学会了自我封闭,觉得自己不配被爱,也不值得被爱 。
这种自我保护机制直至成年都未解除 。她在潜意识里觉得,别人是不可靠的,万事要靠自己 。因为在自己最需要依赖和帮助时,妈妈亲手推开了她 。
伯恩斯坦在《关系:适度依赖让我们走得更近》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