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反思如何写?( 五 )


而在学习课文第8节前,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过渡语:“据说在这么多兵马俑当中竟找不出两个神态完全一样的陶俑,不信,请看课文第8节 。”以此来引出第8节的内容,然后通过引读排比句,再次感受兵马俑个性之鲜明 。随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他们有的(动作、神态),好像(干什么)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学着作者的样子把兵马俑的样子写具体 。学生通过寻找、思考与重组,将作者的表达化为了自己的表达 。
语文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此一理念也应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 。因此整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比较注重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迁移 。特别是着意让学生通过对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个特点的理解和感悟,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
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让学生再深层地去读,进一步领悟到兵马俑是古代劳动人民或者说是能工巧匠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学外国元首说说参观感言时,学生发言不够踊跃,或许此时插入一段录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取得更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