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市场化|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 )


劳动力配置更加均衡 。在农业内部,由于生长发育季节趋同,劳动力忙时忙死、闲时发慌;企业呢,时而劳动力难求,时而劳动力闲置 。而园区内部企业众多、行业不同,有望实现劳动力的动态均衡配置,企业无用工之虑,劳动力无失业之忧 。
农业园区建设发端于本世纪初期,由于科技促进、示范带动、农业增值、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在全国各地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
第三阶段:品牌建设,农业产业发展路径的制高点
农业基地局限于农业的种养殖,是低端利益链的生产 。农业园区以一产为主,融合二、三产业全产业链条和增值服务功能,但园区的核心仍然局限在一、二产业的生产领域 。对基地和园区而言,销售只是实现从产品到商品的一次性跨越,是先有生产再找市场 。
品牌则直接切入市场,从本地资源优势、自然文化条件和社会市场环境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本地要打什么品牌,把品牌建设作为至高点,梳理产业发展的思路和路径 。基地或园区的产品也注重品牌建设,但是与以品牌策划带动园区或基地不同 。农业品牌建设最近几年刚刚兴起,但因风云际会、适应形势,已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
为什么要从品牌切入?
取决于供大于求的市场现状 。成熟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是产品的全方位过剩 。市场上无论什么产品,无论创造出什么新的需求,都会被市场迅速跟进以致填满 。产品只有卖得出去才是商品,卖出个好价钱才能维持和扩大再生产;谁占有了市场,谁才能生存 。占有市场首先就要有响亮的品牌,品牌是市场至上的必然产物 。
品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 。普通的产品只能享受较低的社会平均利润,遇到供严重过于求的时期,甚至血本无归,将(姜)你军、斗(豆)你玩、算(蒜)你很、糖(甘蔗)高宗、猪周期,一幕幕断崖式的暴跌和暴涨,让种养殖者心惊肉跳 。但是只有品牌产品屹立不倒 。做农业,首要的是做品牌,有了品牌,就有了市场,不愁没有加工、没有种养殖基地 。
当然品牌作为无形资产,最终必须依附于实体身上,品牌真正的传播必须依靠基地和园区,必须依赖于优质的产品品质和标准化生产的产品,但这丝毫不能掩盖品牌的作用 。
品牌农产品能获得超额回报 。社会有富人也有穷人,无论富人穷人都要吃饭穿衣,穷人可能只吃价格低廉、能填饱肚子的东西,富人则要更讲求生态、安全、名牌,品牌农产品是他们的首选 。柳桃、储橙的价格高于普通产品数倍甚至数十倍,却仍然供不应求 。
品牌让质量更有保证 。品牌是巨大的无形资产,品牌的毁损将给农业经营主体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品牌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对质量的保护会更为精细和尽心,品牌农产品质量因此也更有保证 。
以品牌为中心辐射产品群 。品牌的建立难,但收益更大 。一个知名度较强的品牌可以涵盖多种产品,农业品、工业品、旅游产品和文化产品,让麾下的所有农产品共享品牌的阳光雨露滋润 。
三个阶段逐渐递进,农业市场化的顶层设计和手段愈加成熟
基地、园区、品牌建设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三个阶段,而是相互衔接、有机联系、逐渐递进,园区建设以基地建设为基础,品牌建设也要依靠基地、园区等物质形态 。区别在于思考问题、设计路径的出发点和建设的制高点 。从这个方面来看,基地、园区到品牌建设的递进逻辑思路是非常明确的 。
市场导向更加直接 。基地建设的主要着眼点仍然在于生产环节,缺乏明确的市场目标;园区通过扩大产业链条和服务功能,把面向外部不确定的市场引进到园区内部,变自产外销到实现部分自产自销,市场目标已比较清晰;品牌建设则是直接切入市场,从市场端进行客户、产品、渠道分析,结合本地优势和各种条件,决定打什么品牌,种什么、养什么,加工什么,如何服务,梳理产业和服务链条 。
市场操作手段更加成熟 。从农产品拼价格、拼服务、拼质量、拼渠道到以品牌取胜,市场操作的手段日渐成熟、逐步深入 。
效益目标更加明确 。基地、园区、品牌距离市场越来越近,靠近市场、直接切入市场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其核心是解决效益问题 。
产业联动路径更加清晰 。基地重在一产,园区则一、二、三产统筹规划,品牌建设更是从品牌建设的角度打造一、二、三产和文化服务业 。
社会在巨变,农业也在巨变 。从基地到园区再到品牌建设,其外在的逻辑是适应市场的策略变化,推动农业发展的手段更加成熟 。其内在的逻辑是农业人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精神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