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初中语文课教案如何写?( 五 )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 , 被贬官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通判 。
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官员 , 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 , 刘禹锡没有怨言 , 写下两句话 , 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 , 身在和州思争辩 。”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 , 又把刘禹锡从城南门迁到城北门 , 房屋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刘禹锡仍不计较 , 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 , 人在历阳心在京 。”
那位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 , 满不在乎 , 再次把他调到县城中的一间斗室中 。面对这位势利的县令 , 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 。
四、深入理解 , 雅悟陋室
1、读懂作者
通过这篇文章 , 我们可以看出刘禹锡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屏显:背景链接)
刘禹锡写此文时 , 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 。宦官专权 , 皇帝受制 。牛李党争 , 妒贤害能 。在这种情况下 , 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 , 不以国事为念 。刘禹锡深感忧虑 , 却又无力回天 , 便独善其身 , 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 , 潜心于文学创作 。生回答 , 师总结: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
2、明了写法
过渡:作者的这种节操和情趣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 , 极力表现陋室不陋 , 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这种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的写法叫托物言志)
(1)、作者写陋室为什么先写山水?
(2)、结尾为什么又写到了“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五、体验感悟 , 延展陋室
站在这个讲台上 , 老师的记忆又回到了几年前:在学习了《陋室铭》后 , 有个同学在日记中抒发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他说:“老师 , 你为什么要讲这篇古文 , 编教材的老师编这个是要干嘛?我们生活在一个富裕的时代 , 即使写座右铭也没有做作地用陋室来警戒自己呀!”不知在坐的同学们是否也有这种看法?假如你面临豪宅和陋室的选择 , 你将做何决定?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面前 , 你认为什么更重要?你对幸福的理解又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寄语: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裕的时代 , 但却是物欲横流的时代 , 所以同样生活在一个遗忘幸福、内心缺乏信仰的时代 。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 , 它仅仅是一个指标 , 而真正从内心感受到的安定、幸福则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信仰 。真正的强大是内心的强大 。在国外评价一个人是否幸福是用“有趣”来界定的 。“有趣”的含义 , 即“趣味”、“情趣”、“兴趣” 。刘禹锡因为有属于他自己的“素琴”、“金经” , 有属于他的“鸿儒” , 有属于他“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情趣 , 所以他是幸福的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 , 能修身养性、笑对人生 , 做像刘禹锡那样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才子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