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分析|英语写作教学课例分析

课例分析(英语写作教学课例分析)课例分析|英语写作教学课例分析



现期末阶段性评价,是采用网上统一阅卷,阅卷老师能够批改到整个区的学生写作 。而我一直以来阅卷内容都是写作,对于学生最后呈现出来的写作看的很多 。试卷阅卷结束后,整个写作平均分可能只有6-7分,一篇写作总分15分 。在阅卷时能批改到不少只有1、2分的写作,通常只有几个单词,还是题干里抄下来的 。还有部分学生的写作字数写得不少,但很多句子并不正确,各种错误错漏百出,甚至有不少空白的 。个别学生不看写作题目要求,随便就写点东西或将题干中的问题连续抄几遍,题干中没有英文就抄阅读写作的内容,也不思考如何写,写什么,只是想完成任务而已 。
原因分析写作是衡量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反馈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部分 。基本每单元的作文我会进行长时间讲解、指导与课堂训练,如写作要点、提纲和方法等等,但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学困生 。部分学生本身对英语学习有畏惧心理,认为它很难,小学时成绩也不好 。到了初中要学习的内容更多更难,就认为自己更学不好 。这是一种典型的“破窗效应”,在心理学上非常普遍,正是这种心理让部分学生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而这种想法不仅对学生写作有影响,对学习英语也有很大阻碍 。
另外一个原因是内容太多,除课文中的作文题目、配套习题和学生自己资料中的各种写作题目,花费不少时间写作但效果却不理想,甚至把部分重点弱化 。在初中学习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无法花大量时间去熟悉这些内容,这样的情况也势必造成学习困难 。
教学过程这是一堂组内常态课,要求让学生讨论家里的家规,哪些是同意,哪些不同意 。在讨论时做笔记 。
同时对不同意的家规提出修改意见 。在3B中还给出了可用的句型:

【课例分析|英语写作教学课例分析】

I do not agree with..
I think I should be allowed to..
I would like to..
首先让学生讨论,哪些家规是很不喜欢的,普遍的意见:
1.不能接受不可以玩手机,玩电脑,看电视 。
2.不想在家也起很早 。
同意的观点:
1.在家看电视时间要限定 。
2.不能睡到很晚 。接下来问学生题干下有没有隐藏的要求、要点要写的 。
思考后有学生反应过来,文章中还要呈现理由 。在学生回答结论时,我又列了百思特网框架把他们的结论写在黑板上,并写上对应的原因 。
接着让学生思考3B的句型可以用在哪里,以I do not agree with..为例,大部分学生并不清楚这句话用在哪里 。我先告诉他们这句话可以用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愿,同时句型要补充完整 。
例如 I do not agree with my parents that I can’t use the phone all the time.然后其他句型都举例给学生说明 。
接下来是重、难点 。让学生把黑板或本子上的提纲条目翻译成英语 。这一步骤,学生在写作上出现了很多错误,最主要是以自己的语文思维,将字词逐字逐句的翻译,并未考虑句子的完整性、可读性 。
举例:不能接受不可以玩手机,玩电脑,看 电 视 。I can’t accept can’t play phone,play computer ,watch TV.这就是很典型的错误,没有句子的逻辑顺序,对基本句型以及一些词组或结构的用法并不清楚 。
针对学生提纲上翻译的错误,我将黑板上的提纲进行了翻译 。把最典型的错误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找错误,然后大家一起修改或请学生回答怎么改,翻译时先给出部分关键字,让学生来完成任务 。同时在黑板另一边写一些关键词和表达建议观点的句式,
例如I should..I have to..主干完成后再加上修改意见及开头和结尾 。
最后再把已呈现出的句子删掉部分内容,留下关键字和关键结构让学生填写内容 。我认为这种方法和节奏应一直采用,让学生熟练掌握此句式,逐步培养写作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
总结而在接下来阶段性检测上的写作刚好是关于家规,学生已经训练过,知道怎么思考与写作 。通过批改,这次作文水平和分数有很大提高 。然后我又将作文题目讲解了一遍,这次讲解学生和我的互动多了,也把自己的思考清晰的表达出来,并且提几个关键字,他们也能说出来 。再让学百思特网生列提纲,效果明显,而且也切实感受到了提高 。
考完之后笔者也仔细思考过这里面的原因,既然只是训练了两次就有这样的效果,那么时间线拉长到整个初中阶段呢?就这样从初一开始一直训练,训练学生对写作题目的思维,那么效果会如何呢?我想不光百思特网是对提纲、踩点很熟悉,对句式句子也是一样 。时间长了也能触类旁通,带动其他题目的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