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寒江的诗词( 五 )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
《听岳州徐员外弹琴》·张祜 玉律潜符一古琴,哲人心见圣人心 。
尽日南风似遗意,九疑猿鸟满山吟 。
《琴》·王昌龄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
《闻亡友王七嘉禾寺得素琴》·李益 故人惜此去,留琴明月前 。
今来我访旧,泪洒白云天 。
讵欲匣孤响,送君归夜泉 。
抚琴犹可绝,况此故无弦 。
何必雍门奏,然后泪潺湲 。
《僧院听琴》·杨巨源 禅思何妨在玉琴,真僧不见听时心 。
离声怨调秋堂夕,云向苍梧湘水深 。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酬张少府》·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
《弹琴》·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
《听尹炼师弹琴》·吴筠 至乐本太一,幽琴和乾坤 。
郑声久乱雅,此道稀能尊 。
吾见尹仙翁,伯牙今复存 。
众人乘其流,夫子达其源 。
在山峻峰峙,在水洪涛奔 。
都忘迩城阙,但觉清心魂 。
代乏识微者,幽音谁与论 。
《旅次江亭》·杨衡 扣舷不有寐,皓露清衣襟...
南唐后主李煜诗词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小楼 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问君 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 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
那 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 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 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 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 的美感效应 。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 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 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
但这 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 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 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 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 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 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 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 切而又深刻的 。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 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 无穷无尽 。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 》“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 《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 人的力量 。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 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 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 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 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 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这样人们就 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 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
因为人们的 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
由于“ 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 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
浪淘沙.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 更寒 。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 时难 。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词作上片采用倒叙手法,从午夜梦醒 落笔,交代词作的时间与环境,是一个凄 凉的暮春雨夜,在这样的雨夜醒来,作者 感觉到异常的凄凉与寂寞 。
而这种心境委 婉的借助两个动作表达出来:听雨声,披 罗衾 。
经常鉴赏诗词的朋友大概都能了解 ,雨,这个意象在许多作品中都传递一种 迷离而哀伤的愁绪 。
最经典的就如秦观的 这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在本词中,雨更是愁绪的载体,“潺潺” 形容雨声 。
引自唐代柳宗元《雨中赠仙人 山贾山人》诗:“寒江夜雨声潺潺,晓云 遮尽仙人山 。
潺潺二字既形象的描绘出雨 丝飘落的情景,也暗指愁绪的连绵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