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个人叫阮诗静

1. 全国跟阮诗静同名的有多少人?
通过全国14亿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查询,全国叫 阮诗静 的有: 12人 。
2. 叫阮诗静的,男的多还是女的多?
女性:71%
男性:28%
根据佛滔大数据分析,叫阮诗静的人,以女性居多 。
3. 叫阮诗静的,什么年代的人最多?
1960年代:12%
1970年代:8%
1980年代:5%
1990年代:3%
2000年代:-2%
2010年代:-6%
根据佛滔大数据分析,叫阮诗静的人,以1960年代出生的人居多,其次是1970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代、2010年代 。
秦观的沅溪沙的诗意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
淡烟流水画屏幽 。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
宝帘闲挂小银钩 。
每一次春来,就是一次伤春的体验 。
词人之心,很早就发出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 。
然而他们的命运也往往是一年年地品尝春愁 。
此词抒写的是淡淡的春愁 。
它以轻淡的色笔、白描的手法,十分熨贴地写出了环境氛围,即把那一腔淡淡的哀怨变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渗透出来,表情深婉、幽缈 。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 。
索漠轻寒中袅袅而升的是主人公那轻轻的寂寞和百无聊赖的闲愁 。
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词作的境界 。
词的起调很轻,很淡,而于轻淡中带着作者极为纤细锐敏的一种心灵上的感受 。
漠漠轻寒,似雾如烟,以“漠漠”二字状漫弥而上小楼的轻寒,一下子给春寒萧索的清晨带来寥廓冷落的气氛 。
与“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意蕴相似,而情调之婉妙幽微过之 。
不说人愁,但云“漠漠轻寒上小楼” 。
回味“上”字,那淡淡愁思,不是正随这薄薄春寒无声无息地在人的心头轻轻漾起?仅词的首句,就为全词烘托出一个色调凄清的景 。
紧接着加上“晓阴无赖似穷秋”,在凄清的背景上涂抹一层暗淡的色彩 。
无赖,令人讨厌,无可奈何的憎语 。
时届暮春,却感到竟像深秋那样的寒冷,原来这是一个春阴的早晨 。
春阴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闷无聊 。
然而词人不说心情之无聊,却咒晓阴之无赖,进一层渲染了气氛之寂寞凄寒 。
主人公也许刚刚从梦中醒来,睡眼惺忪,室内画屏闲展:淡淡的烟霭,轻轻的流水 。
在周围阴氛的罩笼下,幽迷淡远 。
凝神恍惚中,他仿佛消失在清迷幽幽的画景之中,又仿佛还依回于渺茫、流动的梦境之中 。
这种主观幻觉,正是由于幽迷宁静的氛围与主人公此时此刻心境的浑然一体所致 。
是情与景融、意与境浑的佳句 。
下片开始转入对春愁的正面描写 。
不期然而然中,他的视线移向了窗外:飞花袅袅,飘忽不定,迷离惝恍;细雨如丝,迷迷蒙蒙,迷漫无际 。
见飞花之飘缈,不禁忆起残梦之无凭,心中顿时悠起的是细雨蒙蒙般茫无边际的愁绪 。
作者在这里用了两个奇特的比喻:“飞花”之“轻”似“梦”、“丝雨”之“细”如“愁” 。
之为奇特,不仅于其喻体和喻指的恰当而新奇上,更在其一反常式,而以抽象的情感喻具体的物象,是飞花似梦,是细雨如愁 。
本写春梦之无凭与愁绪之无际,却透过窗户摄景着笔于远处的飞花细雨,将情感距离故意推远,越发感生出一种飘缈朦胧、不即不离之美 。
亦景亦情而柔婉曲折,是“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引晁无咎语)的佳例 。
词人将“梦”与“愁”这种抽象的情感编织在“飞花”、“丝雨”交织的自然画面之中 。
这种现象,约翰·鲁斯金称为“感情误置”,而这在中国诗词中则为司空见惯 。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
诗人们心中存有一种感情,移情入景,便往往设想自然也带着这份感情 。
“以我观物,而物皆著我之色彩” 。
“自在飞花”,无情无思,格外惹人恼恨,而反衬梦之有情有思 。
丝丝细雨,已足生愁,更况其无止无歇总是下个不停呢!体味这无边的飞花细雨,仿佛我们也感受到了那轻轻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 。
最后,词以“宝帘闲挂小银钩”作结,尤觉摇曳多姿 。
细推词脉,此句应为过片之倒装句 。
沉迷于一时之幻境,不经意中瞥向已经挂起的窗帘外面,飞花丝雨映入眼帘,这便引出“自在”二句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