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个人叫阮诗静( 二 )


而在结构艺术上,词人作如是倒装,使得词之上、下片对称工整,显得精巧别致,极富回环变化的结构之美 。
同时,也进一步唤醒全篇,使帘外的种种愁境,帘内的愁人更为分明,不言愁而愁自现 。
《续编草堂诗余》曰:“后叠精研,夺南唐席 。
”正是对此章法技巧的高度评赞 。
句中“闲”字,本是形容物态,而读者返观全篇,知此正是全词感情基调——百无聊赖的情感意绪 。
作为红线贯串打通全词,一气运转,跌宕昭彰 。
张炎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
”(《词源》卷下)试观此作,谁谓不然?此词以柔婉曲折之笔,写一种淡淡的闲愁 。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一份闲愁 。
不知何时何处,它即从你心底无端地升起,说不清也拂不去,令人寂寞难耐 。
词人们又总是能更敏锐地感受到它,捕捉住它,并流诸笔底 。
而此时,又必然会渗透进他们对时世人生的独特感受 。
冯延巳的《鹊踏枝》写出了人人心中皆有的这般闲情,却也包蕴着一种由时代氛围所酿成的说不清、排不开的愁绪 。
“古之伤心人也”的秦观,年少丧父,仕途抑塞,于新旧党迭为消长之际,一再受到排抑,满腹满腔人生的遭际感慨,泛化为一种凄怨感伤的心境意绪而弥漫于词作之中,呈现出含蓄蕴藉、窈深幽约之美 。
此词曲折传情而凄清婉美,《词则大雅集》卷二称“宛转幽怨,温韦嫡派” 。
作为婉约派词人,他正是远祖温韦,近承晏柳,融各家所长为一体,成其细腻含蓄而又凄怨感伤之风格,吟唱出较“花间”、“尊前”更为绸...
中国有多少个人叫阮诗静

关于兰的诗词
周 易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孔 丘《猗兰操》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
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 。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
陶渊明《幽兰》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
屈 原《九歌》 绿叶兮素权,芳菲菲兮龚余 。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
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
《离骚》 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时暖暖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佩......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张 衡《怨 篇》 猗猗秋兰,植彼中阿 。
有馥其芳,有黄其葩 。
虽曰幽深,厥美弥嘉 。
之子云远,我劳如何 。
释无可《咏兰》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
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 。
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 。
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
李德裕《花药栏》(花药四时相续,常可留玩) 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 。
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 。
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 。
王孙未知返,幽赏竟谁同 。
陈 陶《种兰》 种兰幽谷底,四远闻馨香, 春风长养深,枝叶趁人长 。
智水润其根,仁锄护其芳 。
蒿藜不生地,恶鸟弓已藏 。
椒桂夹四隅,茅茨居中央 。
左邻桃花岛,右接莲子塘 。
一月薰手足,两月薰衣裳 。
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肠 。
幽人饥如何,采兰充糇粮 。
幽人渴如何,酝兰为酒浆 。
地无青苗租,白日如散王 。
不尝仙人药,端坐红霞房 。
日夕望美人,佩花正煌煌 。
美人久不来,佩花徒生光 。
刈获及葳蕤,无令见雪霜 。
清芬信神鬼,一叶岂可忘 。
举头愧青天,鼓腹咏时康 。
下有贤公卿,上有圣明王 。
无阶答风雨,愿献兰一筐 。
杜 牧《蕲州兰溪》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
《和令狐侍御赏蕙草》 寻常诗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 。
本是馨香比君子,绕栏今更为何人 。
温庭筠《兰》 芃余昔自西滨,得兰数本,移热于庭,亦既愈岁,而芃然蕃殖 。
自余游者,未始以芳草为遇矣,因悲夫物有厌常而返,不若混然者有之焉,遂寄情于此 寓赏本殊致,意幽非我情 。
吾常有疏浅,外物无重轻 。
各言艺幽深,彼美香素茎 。
岂为赏者设,自保孤根生 。
易地无赤株,丽土亦同荣 。
赏际林壑近,泛馀烟露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