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学反思格式怎么样?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 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及朴实而生动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能积极地思维,并通过学习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它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 。
根据课文特点,我抓住这个“变”,利用学生很喜欢的魔术师来吸引大家 。然后,以“他会变,我也会变,想知道我是谁?”设疑,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 。用我是“小水珠”来贯穿全文,品读水的变化:先学习描写“汽”和“云”的句子,再学习描写“雨、雹子、雪”的句子,用“我”来自称,经过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连成一片之后我又变成云,碰到冷风,我有时变成水珠落下来,有时变成小硬球打下来,有时变成小花朵飘下来 。再把他们之间的变化过程用箭头连接,使他们能够初步了解 。
在学习水的变化过程,我采用了提出问题:“我”会变什么?怎样变?学生6人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然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这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连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参与其中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今后我将更加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格式怎么样?


《我是什么》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是却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作者运用了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描绘了水的各种形态 。文中不点明"我"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课文是用第一人称描写手法写的,并且抓住了水是会变化的这个过程 。为了突出这个"变",我采用了学生很感兴趣的魔术来吸引大家 。给大家介绍一个魔术师,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小魔术师是谁通过设置一个悬念,学生的心紧紧攥住,急切想知道是谁,具有撩拨好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而且与本课最后一句: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互为呼应 。通过读课文,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猜出了是"水" 。让学生明白了小魔术师就是"水" 。在讲课时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和学生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很快进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大家一起变魔术 。这样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了学习状态,深入理解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