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的迷思》读后感怎么写?( 二 )


那么,父母究竟能给孩子带来什么?父母影响孩子在家的行为,也为孩子提供知识和训练,帮助孩子走出家门后能应付外面的世界 。这才是父母最需要做的 。所以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惯子如杀子” 。如果我们在家里过分溺爱孩子,但孩子出门后面对的是另一个不能宠爱他,以他为中心的世界,他就会特别痛苦 。那时就会出现很多情绪问题和心理问题 。我们要教的是各种知识、社交技巧,管理情绪技巧等等 。医学世家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各种医学知识,虽然不当医生,也比别家孩子懂医学常识 。但是,孩子的性格,我们影响没那么大 。

《教养的迷思》读后感怎么写?


《教养的迷思》是茱蒂 。哈里斯所写的一本书,这是本非常有趣的书 。主要内容写的是父母的教养能不能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教养的迷思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篇1:教养的迷思读后感
关于教养,自然是要回到人之初 。性本善性本恶在中国争论两千年,养不教父之过,在国人心目中虽然不是铁律,大致也是认可父母的教养作用 。
西方来说,洛克的“白板论”盛极一时,但是白板本身也是假设 。人生来白板一块,好坏完全依赖后天,洛克是政治哲学家,这个假设奠定了美国《独立宣言》所谓的“人人生而平等”,这个政治正确的理论,如今看来并不成立!生物学的各种证据证明人类并非生来大脑空空,不是blank slate 。从进化论,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类一出生,就是带有某种“操作系统”的功能,才能够后天习得一些东西 。科学是个很讨厌的东西,经常推翻过去千百年的所谓经验 。行为遗传学第一法则否定了白板论 。当然也不赞成我国的所谓性本善,毕竟有天生恶童这样的先例 。
美国焦虑的家长,跟我们其实一样 。
美国的过去正在成为今日的中国,我们今日那种焦虑的父母,曾经在美国也有过,社会到某个阶段的产物 。事实上,既不存在完美的父母,教科书意义的好父母,都是几乎不可企及的目标,如果以此为方向,家长不焦虑才怪,追逐一个可望不可即的目标,虽然有那么点儿励志,但是十几年如此,焦虑成病,父母难免成祸害 。
看完这本书,能否对抚养孩子有实际的意义?我不清楚 。人生是一场冒险,要为一个孩子担起指导人生的责任更是风险巨大 。所有的育儿理论,甚至是成人生活手册,其实都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无法作为绝对遵循的金科玉律 。至于运用本书的理论,为人父母者最可能需要做的,是让自己身处一个好的团体,为孩子选择一个好的团体 。
篇2:教养的迷思读后感
在《教养的迷思》一书中,朱迪斯·哈里斯用众多的证据证明,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大,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辈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