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解释( 四 )
清人富寿《广化寺红叶歌》的诗意,正和《看叶》同调,诗云:“春花虽好只红白,未若秋光备五色 。
少年文字纵峥嵘,绚烂终需老境得 。
”这是丰厚阅历带来的人生体验 。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1、原文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
2作者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同时也是哲学家,所以刘禹锡的诗歌不论是咏怀还是咏史怀古往往带有哲理性,以形象说理,寓理于形象之中,以开宋诗理趣之先河 。
3赏析诗题中“见”字是“我”的意思,即刘禹锡自己,乐天即白居易,根据诗题可知:白居易感伤好友元稹(字微之)、崔群(字敦诗)、崔玄亮(字晦叔)相济去世,写了两首绝句给好友刘禹锡,刘禹锡看到诗后,写了这首诗作为酬答 。
首联,写即指读了白居易寄来的两首绝句,后有感于友朋之离世,亦作诗抒发感慨 。
颔联,写到友人一一离开人间,祭文所做自然增加,以致文集中祭文最多,对于友人去世之伤痛无奈之情,自己的孤独之感溢于言表 。
颈联乃千古名句,亦最能体现刘禹锡的哲学思想 。
本义指春天里,茂盛的树林新长出的叶子,催换着老叶、旧叶;江河中,奔腾的流水前面的退让给后起的波浪 。
这里“陈叶”、“前波”可指微之、敦诗、晦叔等已经去世的好友,也可指旧事物 。
“新叶”、“后波”可指“晚辈”亦可指新事物 。
这一联我以为,至少包含了这些哲学思想:1.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有它的客观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民族概莫能外 。
体现了刘禹锡能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发展是必然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那这一思想来看待我们今天遇到的全球金融危机也具有积极意义,金融危机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这本身就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而金融危机的周期性又具有它的客观必然性,而经济形势向好的方面转化最终会走出危机,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经济危机只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漩涡,它不会改变世界经济向前发展的基本趋势 。
发展过程中一些不能经受阵痛的企业被有朝气的企业所取代也有它的经济发展的必然性,符合经济规律 。
2.既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就要顺应、利用规律 。
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
刘禹锡有感于友人的去世,悲痛之余,他想到的也许就是尊重逝者、善待生者,以及生者应该珍惜生命好好的地活下去 。
联系当今的金融危机,我们发现,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危机是必然规律,既然如此,我们在应...
七年级下册所有文言文古诗词原文注释
1.《伤仲永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
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
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
”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2.《木兰诗 》织布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在织布 。
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
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 。
- 春天|2022年春天为什么这么冷
- 好的人生,都需要这几样配置(深度好文)
- ?武汉|为什么武汉3月还这么冷2022
- 不是因为后悔,而是我接受不了这样的结局
- 为什么要多读书,这10句话就是最好的回答
- 孩子是只流泪的蜗牛,当你忍不住对孩子发火,就来读读这篇文章
- 这样的女人,才是让他忘不掉的女人
- 过年之后,请把这四种内耗,扔出去
- 刺客|世界十大刺客,全球十大刺客的故事
- 这才是心理学(第11版)读后感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