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字开头的古诗( 六 )


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
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 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
”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 的结尾 。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 。
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 有其规律可循 。
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 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
请看一位考生作文的结尾: 假如生命不再拥有绿色,依然还在求索的我们,为什么不行动起来,保护绿色,保护环境,让我们永远都拥有绿色 。
到那时,绿色才会高唱:“我轻轻的来,正如你(沙漠)悄悄地走……”(佚名《假如生命不 再拥有绿色》) 评点:作者自然地由环境想到了绿色,然后围绕“假如生命不再拥有绿色”展开话题,文章开篇通 过 “过去”、“今天”、“明天”的对比,突出环境正在恶化,绿色正在减少,自然引出忧虑。
接着又巧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佳句,引出对生命没有绿色的思考,给人留下想像 的空间 。
中学生朋友们,文无定法,究竟用哪一种结尾法,还要根据文体要求和自己的喜好而定,不 能照搬教条 。
如有的可用议论式,有的可用描写式,有的可用悬念式,有的可用引用式,等 等 ,不一而足 。
还需要中学生朋友们在实践中多训练多体会,努力去探索,达到举一反三的效 果 。
这样,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当如撞钟,余音绕梁”的结尾来 。
【迁移训练】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
关于秋天落叶的诗句
1、【落叶】唐代: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
译文:秋气早来,树叶飘落,令人心惊;凋零之情就如同这远客的遭遇 。
树叶翻飞仿佛不愿落地;还在诉说着不忍离开这片森林 。
2、【三五七言 / 秋风词】唐代: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译文:秋风凌清,秋月明朗 。
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 。
朋又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
3、【水龙吟·落叶】宋代:王沂孙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 。
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 。
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 。
想重涯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
前度题红杳杳 。
溯宫沟、暗流空绕 。
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 。
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 。
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
译文:早上的霜露刚刚附着在青绿的树林上,视野中故国也早是一片凄凉之景 。
地上的落叶渐渐积累,树上的叶子也纷纷欲坠落,门前荒芜,路径悄悄 。
渭水秋风起,洞庭湖波涌,几次暮秋了 。
想来重重叠叠的山上已经落满树叶,千峰尽是万木凋零之景,山上的路,没有人可以到 。
从前题红之事已不再见,顺着官沟而上,暗流空绕 。
蝉啼叫还没有停歇,鸿雁欲过,此时的怀抱是悲伤的 。
树叶杂乱地落于窗前,落叶掉落在台阶上发出声音,多少愁苦之人 。
望我家在何处 。
只是今夜,满庭的落叶谁来扫 。
4、【灞上秋居】唐代: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
译文: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
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 。
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
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5、【北青萝】唐代: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
译文:夕阳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访孤独的僧人 。
满地落叶,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初夜时分只听他独自敲磐,闲适中靠着一枝青藤 。
大千世界都在微尘里,我为什么要有喜爱和憎恨?扩展资料: 1、【落叶】赏析 这首诗是借落叶以慨叹身世,紧扣落叶着墨,即景生情,寓托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