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什么意思|为什么CPI与我们的感受有差异?

cpi什么意思(为什么CPI与我们的感受有差异?)
上月CPI同比下降了?可我怎么觉得物价还是在上涨啊?”每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公布,总会出现一些质疑的声音,有人认为数据偏高,有人则认为数据偏低 。
CPI到底反映的是什么?为什么不同人对CPI的感受会有差异?近日,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对这一经济热门指标进行了解读 。
何为CPI?
先来看看统计局对CPI指标的官方解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度量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
CPI及其分类指数还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以及资产、负债、消费、收入等实际价值的重要参考依据 。
CPI是怎么来的?
关于CPI产生的过程,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
首先,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抽样调查资料统一确定商品和服务项目的类别,设置食品烟酒、衣着、百思特网居住、生活用百思特网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等八大类、268个基本分类,基本涵盖了城乡居民的全部消费内容 。各级地方统计部门抽选确定用于计算CPI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具体规格品以及调查网点 。全国抽选约500个市县,确定采集价格的调查网点,包括商场(店)、超市、农贸市场、服务网百思特网点和互联网电商等近10万家价格调查点 。
其次,按照“定人、定点、定时”的方式,统计部门派调查员到调查网点或从互联网采集原始价格 。价格采集频率因商品而异,对于CPI中的猪牛羊肉、蔬菜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价格变动相对比较频繁的食品,每5天调查一次价格;对于服装鞋帽、耐用消费品、交通通信工具等大部分工业产品,每月调查2-3次价格;对于水、电等政府定价项目,每月调查一次价格 。
最后,根据审核后的原始价格资料,计算单个商品或服务项目以及268个基本分类的价格指数 。然后根据各类别相应的权数,再计算类别价格指数以及CPI 。
为什么CPI与人们感受不同?
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感知差异在许多统计指标中都存在,中外皆如此,大多数国家的居民也都会抱怨统计结果与自身感受不一致 。
具体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下几个方面:
一是个体与总体、部分与全部的差异 。CPI是一个综合统计指标,从影响人群看,既包括城镇居民,也包括农村居民;既包括高收入者,也包括低收入者;既包括东部地区居民,也包括西部地区居民 。每个人的消费结构不同,所处地区不同,对反映总体的CPI的感受也会有差异 。例如,低收入家庭的支出大部分集中在食品和水电气等生活必需品上,当食品价格涨幅相对较大时,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支出必然增加较快,对价格上涨的感受也会相对更为明显,这种感受与反映总体的CPI的变动就会存在差异 。从统计内容看,CPI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等八大类、268个基本分类,其中既有价格上涨的商品,也有价格下降的商品 。每个消费者感受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通常为这268个基本分类的一部分,如果仅拿这种个体对部分商品价格的感受,与反映综合水平的CPI比较,必然会感觉到差异 。
二是感知度的差异 。消费频率会影响人们的感知度 。一般来说,人们对于自己经常消费的商品或一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动感受较为明显,如更易于感觉到猪肉、鸡蛋、鲜菜、鲜果等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对于不经常消费的商品和服务,如汽车、手机、家用电器、飞机票等,即使价格下降幅度较大,个人感受也并不明显 。
三是对比时间的差异 。日常生活中,人们感受到的价格变化,往往用时点价格进行比较,如今天与昨天相比,这次与上次相比 。CPI是用时期均价进行比较,如同比指数是本月均价与上年同月均价对比,环比指数是本月均价与上月均价对比 。实际中,常常会出现时点价格与时期均价走势相反的情况 。例如,今天猪肉价格比昨天或上周下降,但由于上月价格上涨较多,本月均价仍可能高于上月 。如果此时把今天与昨天或上周的价格对比感受同月度环比指数进行比较,自然会出现差异 。

【cpi什么意思|为什么CPI与我们的感受有差异?】

cpi什么意思|为什么CPI与我们的感受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