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解读( 二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一句除要达到点明题意之目的,其根本则在于通过对赤壁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周瑜的述说,引出对三国战事的回忆,而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宏伟的战斗场面 。“故垒西边”两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 。作者这样写,是通过联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读者引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去了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 。从中不难想象出当时战斗的激烈和周瑜统领水军英勇善战的战斗风姿 。山势险峻、参差错落的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汹涌澎湃,猛烈地冲击着岩石 。这是何等的雄奇景观!这里只用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感情,同时也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者从神游中又回到现实 。英雄人物已经随着长江水而流去了,只剩下如画的江山和无所建树的“我” 。
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 。“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
上阙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段具体描写千古风流人物中的周瑜 。作者没有直接写周瑜的胯下马、掌中枪,而是武官文写:周瑜年轻英俊、气概俊伟、雍容娴雅、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 。这充分显示出周瑜的杰出指挥才干和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着力写周瑜其目的全在于凭吊古人以抒自己大志难酬的郁闷愁苦的情怀 。周瑜年轻有为,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而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却又遭贬 。如此之磨难自然会哀愁的 。他也只有借古来自我排遣了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此句表达了作者极其矛盾和苦闷的心情 。面对大好河山,缅怀周瑜少年得志,又深受孙权信赖,年轻时便建功立业,而自己虽有抱负,但有志难伸,毫无作为,相比之下,无限感慨 。心情由激昂奋发转入消极苦闷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尾句,一方面表现出作者消极悲观的情绪,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反映 。在封建社会里一旦人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却常常用达观来解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作者也不例外 。同时也应看到另一面,那就是还不失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 。
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
作者小传: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世称“三苏”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苏轼中进士 。
苏轼一生处于北宋新法与旧党之间的斗争、倾轧激烈时期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官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后谏官弹劾他在诗文中有诽谤朝廷之语,被捕下狱,出狱调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元佑年间,旧党执政,苏轼曾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又因与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发生一些政见分歧,再次贬谪杭州 。后来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更大打击,远调惠州(贵州省惠阳县)、琼州(今海南岛),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在遇赦北还途中死于常州(今江苏省武进县) 。
苏轼政治上思想保守,反对新法,但后期态度有所转变,和旧党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矛盾,造成一生受排挤抑郁不得志,但在各地方官任上,他同情人民饥苦,办了不少有益人民的事,在诗词中也有所反映 。
苏轼在文学艺术上是一位全才,不仅散文是北宋最杰出的大家,而且诗词也有很高的造诣,开宋代“豪放派”词风 。此外在书画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
《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 。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 。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 。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 。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 。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 。“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 。陆游《入蜀记》说赤鼻矶“亦茆冈尔,略无草木” 。范成大《吴船录》亦云:“赤,小赤土山也,未见所谓‘乱石穿空’及‘蒙茸峻岩’之境,东坡词赋微夸焉 。”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 。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 。“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 。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风得意 。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 。“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 。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 。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 。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 。《东坡题跋》卷一记李邦语:“周瑜二十四经略中原,今吾四十,但多睡善饭,贤愚相远如此 。”苏轼对此颇有同感 。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 。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 。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 。对于原来只宜红牙拍板、女儿歌喉的传统词坛来说,确实是个重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