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黄昏的意象( 八 )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
劳劳亭也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亭,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
”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大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
李白有《谢亭》诗:“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
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 。
”李白还有诗云:“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 。
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 。
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 。
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 。
”许浑也有《谢亭送别》诗 。
反复不断的离别在谢亭上演,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了一层离愁了 。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这长亭也就是离别之所,带有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 。
3、兰舟 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
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
下面这两首诗中的“船”意象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漂泊之感:“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
”(刘鹩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这两首的主题与意象群极为相似:两位诗人都漂泊异乡,栖身客舟之中,暮色四合,夜风吹动岸上的树叶,发出凄清的声响 。
在作客他乡、旅途孤寂之时,两位诗人不约而同地想到昔日朋友,写诗以寄情 。
作为诗的中心意象,前者是“月照一孤舟”,后者是“孤舟兼微月”,都强调“月”与“舟”的组合 。
而最为直接地以船为喻、表现自身漂泊之感的诗歌,恐怕当属李商隐的《木兰花》:“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
” 柳永《雨霖铃》“留恋处、 兰舟催发”此去便是漂泊,便是远离,便是浪迹天涯,便是无穷无尽的思念和悲愁了 。
4、暮霭 是一种黄昏意象,杜牧《边上闻胡笳三首》:“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愁万里天 。
”“日暮愁云”就是诗人的离别之情,在作者看来,离别是长期的而且是万分痛苦的 。
秦观的《满庭芳》词:“山抹微云,天拈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
暂停征掉,聊共引离尊 。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蔼纷纷 。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
”这首词写于元丰二年冬天,秦观在会稽淹留数月,与一位多情歌女有过亲密交往,在离开之际,秦观回想“蓬莱旧事”,借景抒怀:淡淡的云彩、衰落的草木、隐约的烟雾、寥落的寒鸦、黄昏的灯火、孤村、流水……所有凄迷暗淡的黄昏意象,隐隐透露出词人迷茫的目光和惆怅的心情 。
柳永的《雨霖铃》是写江湖流落的代表作,写离愁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烟波千里,暮蔼楚天——是诗人别后茫然若失心境的物化再现 。
主人公暗淡的心情给天空水色染上灰色的色彩,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为离别词的千古绝唱 。
5、酒 酒,可用以消忧,可递友情,可寄豪情 。
但事实往往是“举杯消愁愁更愁”,“醉不成欢惨将别” 。
于是,酒到酣处人寂寞,酒香飘处别情浓 。
在别离文学作家笔下,不论别离于何时何地,将行的一方与送行的一方大多要“聊共引离尊”(秦观《满庭芳》) 。
尽管常常“都门帐饮无绪”(柳永《雨霖铃》),“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琵琶行》),却仍然“欲行不行各尽觞”(李白《金陵酒肆送别》),试图“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至于借酒咏别的隽永诗句更是璀若繁星 。
贾至《送李侍御赴常州》云:“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