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是什么意思啊?( 二 )


打开记忆闸门,我寻觅到了一首我最喜爱的诗 。
那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山行》 。
全诗共四句,是这样写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这首诗描写诗人深秋时节在山中行走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色 。
诗人巧妙地捕捉了山行途中所见的几副景观:远望一条山石铺成的山路蜿蜒曲折,伸向高山之颠近看山间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显现出几户人家,四周枫叶如火般,更显得红艳娇美,远远胜过早春二月的花 。
在这里,有白云、有红叶,色彩明丽;山路、枫林、人家,和谐温馨;还有因爱这枫林晚景而停车观赏的诗人也在这幅画中,使画面更显得有情有意 。
写秋景,全诗却无半点悲凉萧瑟的气氛 。
特别是最后一句,把枫叶与花相比,十分新颖 。
二月的鲜花固然美丽迷人,但春风一吹,春雨一淋,就零落成泥,随流水而去 。
而枫叶却是在同秋风、秋雨、秋霜的搏击中,变成火红,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
这就是诗人之所以特别喜爱枫林的原因 。
也是这首诗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魅力之所在 。
漫步在古诗苑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古诗 。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春夏秋冬,古诗中的风花雪月、山水风光、名胜古迹,这些都是古代诗人为我们后代人留下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藏 。
少于110字大于100字的古诗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释义: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 。
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 。
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 。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
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狠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
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 。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 。
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 2、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 。
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 。
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 。
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
今朝有客,来从淮上,能道使君深意 。
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 。
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 。
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
——《永遇乐》苏轼释义:八月十五日孙巨源离开海州,这之前我在景疏楼上为他送别 。
后来不久他又与我在润州相聚,一路同行到楚州才分别 。
我十一月十五日回到海州,与太守相会于景疏楼上 。
我时常回忆,我们分别的时候,坐在景疏楼上,那月光像水一般 。
喝着美酒,唱着清歌,可惜友人难留,只有月光跟随着你一同到千里之外 。
你走之后正好三个月了,月亮圆满了三次,今天,又是一个月圆之日,我一个人喝着酒,冷冷清清,与谁同醉?我卷上珠帘,凄然地看一眼月影,同着月光,一宿无眠 。
今天有个客人,来自濉水旁,他告诉我你也很想我 。
你的相思泪(凭借)融入清清的淮水,流进大海 。
而今你在哪呢?你在中书省,你在宫中,在漫漫长夜里,露水沾湿了被子 。
这时的你,在回廊里看着月亮,也应该暗暗思念我吧 。
3、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 。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
——《永遇乐》李清照 释义: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