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月出自那首诗句

揽月出自 , 毛泽东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 ,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 更有潺潺流水 ,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 险处不须看 。
风雷动 , 旌旗奋 , 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 ,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 可下五洋捉鳖 ,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 只要肯登攀 。

赏析
 上阕首句如陨石坠地 , 似鸿鹄凌空 , 起笔突兀非凡 , 气势博大 , 意境高远 。“凌云”二字 , 不仅形容巍峨的井冈山之高 , 而且形容伟人志向高远 。自从1927年10月 ,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 , 开创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乃至重游井冈山(1965年5月) , 时间如白驹过隙 , 转眼已有38年了 。这38年 , 神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诗人从“坐待时机自主张”少年 , 到“风华正茂”上学时期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青年学生 , 以至经长征、驱日寇、灭老蒋、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 , “重上”不仅照应上文“久有”重访井冈山夙愿 , 而且表达了诗人盼望故地重游迫切心情.
下阕诗人触景生情 , 回顾三十八年革命历程;融情于理 , 以发人深省、深刻的哲理总结诗篇 。
纵观全词 , 笔调明丽、轻松 , 挥洒自如;节奏优美欢快 , 巧妙运用谚语、古人诗句 。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一体 , 意境开阔、高远 。可以说其艺术性和思想性高度统一 , 是现代诗词宝库中难得的瑰宝.

背景
1927年10月 , 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 , 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 并沿着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1965年5月 , 毛泽东又重上井冈山 。阔别三十八年 , 他感慨良多 , 诗兴大发 , 写下这首词 。
愿在花间揽月睡的上半句诗句
如何写好诗词?1、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 , 音韵有一定规律 , 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
它是古老和传统的诗体 , 结构严谨 , 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 。
2、诗词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 。
它规定诗有定句 , 句有定字 , 字讲平仄 , 严格压韵 , 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 , 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 。
3、诗词对声律的要求极为严格 。

【揽月出自那首诗句】

声律包括压韵和平仄 , 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诗词分为绝句和律诗 , 都分五言和七言 , 律诗还有排律 。
那种以为绝句就是律诗的分割的观点应该说是不正确的 , 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 , 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 。
4、诗词的定字定句要求大家大体都知道 , 值得一提的是诗的中间两联一定要对仗 。
韵脚方面格律诗多以平韵为主 , 起首一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 , 其他的单句尾字讲究平仄 , 一定要与韵脚的平仄相反 。
揽月出自那首诗句

描写愁思的诗句
暝色入高楼 , 有人楼上愁 (李白《菩萨蛮》)音尘绝 , 西风残照 , 汉家陵阙 。
(李白《忆秦娥》)弱柳从风疑举袂 , 丛兰裛露似沾巾 。
独坐亦含颦(刘禹锡《忆江南》)楚客欲听瑶瑟怨 , 潇湘深夜月明时 。
(刘禹锡《潇湘神》)山寺月中寻桂子 , 郡亭枕上看潮头 。
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忆江南》)思悠悠 , 恨悠悠 , 恨到归时方始休 。
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长相思》)时节欲黄昏 , 无聊独倚门 (温庭筠《菩萨蛮》)过尽千帆皆不是 , 斜晖脉脉水悠悠 , 肠断白苹洲 (温庭筠《梦江南》)未老莫还乡 , 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妾拟将身嫁与 , 一生休 。
纵被无情弃 , 不能羞 (韦庄《思帝乡》)残月脸边明 , 别泪临清晓 (牛希济《生查子》)语已多 , 情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