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泾简介及详细资料(11)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焉,代词 , 那里,指南海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焉,代词 , 指代百姓)――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
3、什么 。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
4、怎么 。
食其禄,焉避其难?――《三国志》
5、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 。
二陵焉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民咸安焉,以为有道 。――唐?柳宗元《游黄溪记》
不择事而问焉 。――清?刘开《问说》
伏焉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兼词 , 于何,在哪里 。
6、疑问代词,哪里 。
且焉置土石 。――《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

1、如何 。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 。
于是 , 就,乃,则 。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 。
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 。――《史记》

于是 。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 。
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 。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 。――《列子》

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之”,“是” 。
今王播弃黎老 , 而孩童焉比谋 。――《国语》
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 。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书?秦誓》
盘盘焉 , 镅?。〃D《阿房宫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1、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啊” 。
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记》
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史记》
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唐风》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 相当于“呢”、“啊” 。
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史记》[2]
姓氏
焉也是姓氏中的一种 。不存在于百家姓中 。
在中国的宋元时代,北方地方社会秩序动荡不安,四处是战火纷飞、盗匪横行的时期,为了保命求生存 , 居住在黄土高坡丘陵地带的人们受修长城的启发,或一个村子,或几个村子联合起来 , 在离村子不远的最高山顶筑土夯墙,修建成一个小小的土城,在城墙周围再建几个瞭望台和炮台 , 观察城堡外的情形,于是堡子就应对外侵,内可住人生存 。太平时各自回家生活,一旦匪患连连,拿上自家的粮食和做饭用具就在堡内生活了 。堡子究竟建于何时,在北方当地流传着几种说法 。一说建于北宋末年 。据老辈人一代传一代的说法是;北宋末期为了对付西夏和一些土匪 , 朝庭命令黄河以北各地修筑土堡 。地处西北的西礼两县也不例外,特别是南宋末期,蒙古大军在元帅蒙哥和大将白撒的带领下,长驱直入陇东南,西礼一带兵连祸结,民众为求自保 , 开始大规模地修建城堡来躲避战乱,因此 , 就形成了几乎村村有堡的情况 。这些古堡有大有小,规模小的大多是民间百姓自己修筑用以自卫,大的则是官府所修,主要是军事上的防御工事 。那些古老的堡子大多选址在地势较高的山头,以抵御外来侵扰和山洪水患;每座堡子都有门楼,坐北朝南,早期的是平顶大门,晚期的是砖砌拱门,堡门一般都为厚实的木料所建,有的还有铁皮包裹着城门口的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