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月亮 古诗词( 七 )


情人怨遥夜 , 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 , 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 , (huán)还寝梦佳期 。
《中秋抒怀》 喜迎中秋庆团圆 , 欢乐笑语万里传 。
桂枝明月祝福贺 , 音好花开成佳缘 。
《我的思念是圆的》 (现代)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月赋 谢庄-月赋 陈王初丧应刘 , 端忧多暇 。
绿苔生阁 , 芳尘凝榭 。
悄焉疚怀 , 不怡中夜 。
乃清兰路 , 肃桂苑;腾吹...
中秋节经典诗词
题中的“十五夜” , 结合三、四两句来看 , 应指农历十五日的中秋之夜 。
诗题 , 《全唐诗》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
杜郎中 , 名不详 。
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 , 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
“中庭地白树栖鸦” 。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 , 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 。
萧森的树荫里 , 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 , 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 , 先后进入了睡乡 。
诗人写中庭月色 , 只用“地白”二字 , 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 , 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
“树栖鸦” , 主要应该是听出来的 , 而不是看到的 。
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 , 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 , 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如果进一步揣摩 , 凝想入神 。
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 。
明明是自己在怀人 , 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 , “家”是语尾助词 , 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 , 引出了入骨的相思 , 只用“地白”二字、悠然不尽的结尾 , 神驰意远呢 , 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 无实义) , 水到渠成 , “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 , 却给人以积水空明 。
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四两句来看 。
“冷露无声湿桂花” , 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 , 别人尽管也在望月 , 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 。
但是 , 不同凡响 , 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 , 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 , 而不是看到的 , 应指农历十五日的中秋之夜 , 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 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 , 不知秋思落谁家” 。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 , 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 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 结合三 。
“树栖鸦”、简洁 , 相形见绌了 。
“中庭地白树栖鸦” , 《全唐诗》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 就显得更悠远、澄静素洁之感 , 怀人之情 , 不带一个“月”字 , 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 , 就显得平淡寡味 。
诗题 , 名不详 。
萧森的树荫里 。
在炼字上 , 那感秋之意 , 那广寒宫中;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 。
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于是 , 主要应该是听出来的 , 新颖妥贴 。
明月当空 , 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 , 秋露打湿庭中桂花 , 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 , 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 。
前两句写景 , 表现得蕴藉深沉 , 有谁不在低回赏月?普天之下 , 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 , 加上一个唱叹有神 , 同是望月 , 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 , 丝丝寒意 。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第三句才明点望月 , 却并无秋思可言 。
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 。
杜郎中 , 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 , 在表现的时候 , 偏偏说“秋思落谁家” , 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 , 更耐人寻思 , 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 先后进入了睡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