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崇尚科学”的诗歌!?急需!!!( 七 )


一方面 , 在表现丑的同时 , 也映衬了美的存在 , 就象卡西莫多的外在对照他的内心 , 以及他的善良和艾斯米拉达对照克洛德一样 。
在这个意义上 , 也等同于《浮士德》中的靡非斯特 , 是作恶造善的统一体 。
另一方面 , 这里的丑 , 虽丑不恶 , 浪漫主义以强烈的艺术效果 , 异乎寻常的情节 , 刻画了这种丑的异乎寻常的性格 , 塑造一种叛离的形象 , 这种形象正是推动社会进步所缺少的 。
而艺术作品的欣赏者真正认为丑的又是怎样的呢?正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认为丑的东西在浪漫主义大师的笔下变的美了 , 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通过那些丑的人物悲剧史上更冷静地观察我们身边的世界 , 批判自己 , 否定了某些我们原本认为美的东西 。
这一点 , 雨果在1827年发表的《〈克伦威尔〉序》中就提到了 , 说古代人 , 面对着使人陶醉的大自然 , 他们最初的语言只是一种赞美歌 。
但到了近代 , 人接近现实的真实 , “她会感到 , 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接近人情的美 。
她会发现 , 丑就在美的旁边 , 畸形靠近着优美 , 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 , 美与恶共存 , 光明与黑暗相共 。
”雨果在丑的艺术发现与实践上 , 其历史地位是不可磨灭的 。
从《巴黎圣母院》到《悲惨世界》正是雨果对浪漫主义实践的始终 。
如果说《悲惨世界》(1862年发表)增添了很多批判现实的内容 , 那么《巴黎圣母院》则是一部纯浪漫主义的巨作 。
两部作品写就的时代背景是作者所经历的法国从拿破仑到复辟再到“七月革命”、“六月起义”这样一个历史过程中 , 这是作家的一种社会历史责任 , 但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刚刚确立 , 尚没有对资本主义弊病根源的理论指导(至少作者接触较少) , 他们把眼光转向历史 , 中世纪 。
社会中的丑恶是作家所见证的 , 社会的动荡使作家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构筑的资本主义社会感到失望 。
黑暗专制是不允许作家批判现实的 , 这一点对东、西方文学史都是适应的 。
中国的诗歌从“建安风骨”到齐梁宫体 , 再到盛唐气象、晚唐绮艳 , 再到豪放宋词 , 所反映的都是随着社会的治乱兴衰而行进的;清代的小说 , 如《红楼梦》、《儒林外史》等 , 虽批判清朝 , 却描写明代的事 。
法国这一时期也是一样的 , 社会的压抑使创作转向内心 , 风格趋于浪漫 。
这无疑是浪漫主义的历史背景 , 同样也是浪漫主义的社会历史定义 。
因此 , 法国社会的黑暗与专制时代(丑的方面)使浪漫主义艺术(艺术是美的精华)与丑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
丑 , 承担了浪漫主义中的批判力量 , 《巴黎圣母院》是借助了悲剧的形式体现了这一点 。
从作品的具体内容来看 , 《巴黎圣母院》是1831年雨果发表的大型浪漫主义小说 , 以离奇的情节和对比的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 , 蝎蛇心肠 , 先爱后恨 , 迫害吉卜赛女郎艾斯米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
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 , 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 , 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 , 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
《巴黎圣母院》始终贯穿着浪漫主义色彩 , 作品起始 , 运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巴黎风光 , 如哥特式建筑等 , 让读者的心情自然而然地转移到社会 , 再到社会上的人物 。
小说塑造了三个主要任务:克洛德、卡西莫多、艾斯米拉达 。
在刻画克洛德时 , 首先反映的是对艾斯米拉达的“爱” , 这种爱带有一种专制色彩 。
和《简·爱》中的圣·约翰对简·爱的爱不同 , 克洛德的爱是一定程度上的真...
古代描写蒲公英的诗词
思佳客·蒲公英(作者:左河水)(词牌:思佳客)冷落荒坡艳若霞 , 无花名分胜名花 。
农夫脚下庸杂贱 , 食客盘中色味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