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天台山的诗句( 四 )


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博大而精深的哲理意味,后世被广泛引用,并且借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引申、升华甚至反其意而为之,变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产生全新的意义 。
因此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
此诗不用典,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是李诗中少有的,因此也是难能可贵的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乐游原
...仿佛似琉璃 。
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
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赞美...
《酬问师》的“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
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
”表达的意思是:世界到处都是虚无缥缈的空幻,就像琉璃一样透明的,谁能到达诗词中那样的心境状态呢,只有内心纯粹才行,只有禅心才能产生美妙的诗词 。
这首诗赞美老师的原因是,从诗的名字来看“酬问师”,三个字就表达了是对老师的赞美与歌颂;其次全诗表达了老师有一种包容、大爱的禅心,才能在这个空幻的世界谱写出美妙的诗章 。
《酬问师》的作者刘商,字子夏,徐州彭城县人 。
唐代诗人、画家 。
扩展资料: 史籍记载 《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一十三·画四》·刘商传 唐刘商,官至检校礼部郎中、汴州观察判官 。
少年有篇咏高情 。
攻山水树石 。
初师张藻,以造真为意 。
自张贬窜后,惆怅赋诗云:“苔石苍苍临涧水,溪风袅袅动松枝 。
世间唯有张通会,流向衡阳哪得知 。
”(出《名画记》) 译文:唐朝人刘商,官至检校礼部郎中汴州观察判官 。
年少时就写过一篇赞美高尚情操的诗 。
刘商专门学画山水树石 。
最初,他拜张藻为老师,专门画写实的作品 。
自张藻遭贬职离开京城后,他深为教师的被贬谪感到惆怅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酬问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商...
廉洁古诗及作者背景古诗解释
乡村四月 开放分类: 文学、古诗 目录? 【原诗】 ? 【作者介绍】 ? 【注释】 ? 【译文】 ? 【中心】 ? 【赏析】 【原诗】[编辑本段]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
【作者介绍】[编辑本段]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永嘉四灵” 。
其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
【注释】[编辑本段]①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
川,平地 。
②子规——杜鹃鸟 。
③才了——刚刚结束 。
.④山原-----原野和山陵⑤蚕桑--种桑养蚕 。
【译文】[编辑本段](1、2句)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
(3、4句)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田了 。
【中心】[编辑本段]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 。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
【赏析】[编辑本段]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
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 。
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 。
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
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 。
“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
”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 。
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 。
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