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300字以上的诗词10首,不能是同一个作者写的( 七 )


[注释]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 。
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 。
3. 啼:叫 。
[简析]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 。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 。
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
摮?前椎鄄试萍鋽,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 。
摬试萍鋽是写白帝城的高 。
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 。
撉Ю锝?暌蝗栈箶,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 。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摴樾乃萍龟的心情 。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 。
摿桨对成?洳蛔 。
?嶂垡压?蛑厣綌,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 。
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撘褦字把撎洳蛔?和摴?蛑厣綌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 。
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
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
2.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注释]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 。
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
7.度:越过 。
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简析]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
首句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
次句写塞上的孤城 。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
赠柳表示留念 。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 。
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
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
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摵涡朐箶,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 。
用了怨杨柳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
用诗句写成300字的短文
秋天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伫立于茫茫天地之间,感受着匆匆岁月无情,如果说春天带来的是生机,夏季带来的是躁动,冬季带来的是萧索,那么秋天带来的则是无奈了 。
喜欢一个人徜徉在落叶曼舞的小径,或者是铺满青苔的空巷,任思绪被秋风渐吹渐远,直到被若即若离的惆怅占个上峰,也只好随宋玉同叹一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了 。
秋天里秋风瑟瑟,落叶纷纷 。
每次读起古人的诗句,总是会被浓浓的悲秋情绪紧紧包裹,却又不欲挣脱,独自啜饮慢慢膨胀的忧郁与失落,也不知这到底是“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呢,还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反正悲秋之情古已有之,也不多我一个,且看看有多少敏感而又多情的诗人曾留下过怀秋舒怀的诗句吧 。
《诗经》中的“秋日凄凄、百卉具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都是对秋发出的唏嘘 。
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所绘景色清微淡远之致,情与景交融,引人深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