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辞官的原因以及隐居后的几首代表诗句 谢谢 急用

一 陶渊明的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表层原因 。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观,所谓“一天人,合内外” 。中国古人把人看作天地万物之一,与宇宙是一体的 。不象今天人们把人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异化于天地万物之外 。在哲学上有主体和客体之分,有自我,社会,自然几个不同的概念 。陶渊明在官场,在社会中,他感到与天地万物的疏离,于是他要回归故里,融于天地万物之中 。
二 陶渊明的归隐,是道家哲学对儒家哲学的反叛 。那就是脱离社会人伦,放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回归自然 。在自然之中,他找到了真,他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对陶渊明而言,回到故乡务农,就是回归自然,务农就是直接和自然打交道 。
三 陶渊明的归隐,是个体对群体的逃离 。关于群体,存在主义大师萨特作过很好的分析:我这个主体的眼里,他人是客体;而再他人的眼里,我又成了客体 。与他人相处,就必须把自己置于客体的地位,这就是矛盾与共在 。他更说了一句名言:“他人就是地狱” 。陶渊明无法忍受这种矛盾,他选择了逃离 。农村居民散落为户,他的自我主体保持了独立,完整,自由 。陶渊明的有关诗词:
1. 咏贫士 其七(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2. 饮酒 十九(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3. 拟挽歌辞 其二(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4. 归鸟 其四(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5. 饮酒 其九(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6. 杂诗 其三(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7.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其二(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8. 命子 其九(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9. 饮酒 其八(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10. 劝农 其三(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11. 停云 其三(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12.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13. 和郭主簿 其一(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14. 读《山海经》 其二(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陶渊明归隐之后的生活怎样
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 。

【陶渊明辞官的原因以及隐居后的几首代表诗句 谢谢 急用】

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 。
彭泽归田时,陶潜的家境尚好,“童仆欢迎”,“有酒盈樽”,度日还不难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 。
”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所以他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情趣 。
他性嗜酒,饮必醉 。
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 。
他先醉 。
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
”陶渊明归隐经过:陶渊明,一名陶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
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中 。
他的曾祖父就是东晋著名的大将军陶侃;祖父陶茂作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任安成太守 。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 。
[1] 到他的少年时代,陶家已经败落,生活贫困 。
尽管如此,陶渊明从小还是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他博览群书,养成了寡言少语、厌恶虚荣、不贪富贵的高洁性格 。
这种个性影响了他的仕途生涯,一生中,只在十三年当中断断续续地做了几次小官 。
直到二十九岁时,陶渊明才谋得江州祭酒一职,却因忍受不了官场的繁文缛节,早早辞了职 。
在家闲居了五六年后,三十五岁时,到了荆州,在刺史桓玄属下当一名小吏,不到一年功夫,又因母亲去世辞职归家,一住又是五六年 。
陶渊明终究是名将的后代,官场里知道他的人很多 。
公元405年,当他四十一岁时,又被推荐到彭泽(今江西九江东北)当了县令 。
好不容易在彭泽当了几十天县令,一天,陶渊明得到一个消息:东晋的权臣刘裕已封自己为车骑将军,总督各州军事;这个野心家只差一步就要夺取皇位了 。
陶渊明预感到晋朝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他十分灰心,便离开衙门回家去了 。
妻子翟氏见陶渊明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不好多问 。
翟氏端上酒菜,可陶渊明却不动筷,仍然坐在那里叹气 。
过了一会,陶渊明冷不丁地说:“我想辞职回家乡!”翟氏一听就知道他又在官场上受气了,因为像这种辞职回家的话,陶渊明不知讲过多少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