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辞官的原因以及隐居后的几首代表诗句 谢谢 急用( 五 )


以《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为代表 。
《杂诗》12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 格。
可见诗人内心无 限 深 广的忧 愤 情 绪 。
《读山海经》13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
③田园诗 。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
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 。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 。
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 。
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 。
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 。
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
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 、高远拔俗的 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
文章: 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 、散文 4篇,共计12篇 。
辞赋中的《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而作 。
内容是铺写对爱情的梦幻,没有什么意义 。
《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而作,内容是抒发门阀制度下有志难骋的满腔愤懑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 。
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后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
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
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是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与子俨等疏》等 。
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
陶渊明陶渊明隐居南山时写的五言诗是什么意思
是饮酒 。
《饮酒》是晋代诗人陶渊明的一组五言古诗 。
陶渊明辞官隐退后,他时常醉酒后诗兴大发,书写感慨,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一共得到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 。
表现了陶渊明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
最为经典的是其五 。
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意思是: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
陶渊明归隐后隐居于何处?
陶渊明隐居田园的地点:九江市浔阳区柴桑 清末进士、学者、藏书家胡思敬,他在自撰《盐乘·陶渊明传》(1917年刊出)中说:陶渊明“始家宜丰,筑室南山延禧观侧,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所贵 。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
晋太元十八年,以家贫亲老,起为江州祭酒,不堪吏职,少得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遂留居柴桑,躬耕自资……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
像冲破笼子的鸟儿回到树林,像久困池中的鱼儿游进河流,脱下官袍卸去乌纱的陶渊明感到一身轻松 。
“舟遥遥以轻扬”,何等畅快;“风飘飘而吹衣”,多么潇洒;“悦亲戚之情话”,感受温馨;“乐琴书以消忧”,享受怡然 。
从此,没有了每月可得的五斗米,必须过一种共耕自食的生活 。
一家老小的生计就落在陶渊明的肩上,他像扛起锄头那样把生活的责任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