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辞官的原因以及隐居后的几首代表诗句 谢谢 急用( 二 )


几个月前,陶渊明曾想辞职,还是翟氏提醒他,上百亩官田就要种上稻子了,待收成以后再辞职吧 。
当时陶渊明总算听了妻子的话,口气缓了下来 。
这次翟氏仍然用官田收稻之事来劝他,陶渊明听了以后,长长叹了一口气:“唉,真没办法,难道我还是要做粮食的奴隶!”在翟氏体贴的慰劝下,陶渊明这才举起了酒杯 。
时局的因素,加上陶渊明一副傲骨,他的辞官念头始终没有打消过 。
一天,衙役来报:过几天郡里派的督邮要到彭泽来视察 。
那个督邮陶渊明认识,是个专门依仗权势、阿谀逢迎,却又无知无识的花花公子 。
陶渊明想到自己将要整冠束带、强作笑脸去迎候这种小人,实在忍受不了 。
他的倔脾气又发作了:“我怎么能为了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种卑鄙小人折腰呢?”于是,陶渊明离开衙门,板着脸回到了家,冲着翟氏:“收拾行装,回乡!”翟氏告诉他,稻谷只差几天就要收割了 。
“随它去吧!”这回陶渊明已经铁了心要辞职了 。
翟氏问清原由后,也就不再劝说了,默默地去收拾行装 。
第二天,陶渊明乘船离开了彭泽 。
他出任彭泽令,在任仅八十余日,十三年的仕途生涯终于结束 。
陶渊明归隐之后具体情况陶渊明并不热衷仕途,他用自己的笔去赞美躬耕,描绘了一幅幅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使他的作品沾有“夕露”,散发出泥土的香味 。
从官场回归园林,诗人感受到了乡居的乐趣和躬耕的快乐 。
具体而形象地描写了这种快乐,说自己劳动收工后,沿着崎岖的羊肠小道下山,先在溪边“濯足”,然后回家“漉酒”,杀鸡,邀请邻人共进晚餐,用“荆薪”代替“明烛”,欢乐至“天旭” 。
有时,他站在庄稼地里看见禾苗长势良好,有丰收的希望,十分高兴 。
《怀古田舍》写了这种喜悦:“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
”当秋收的季节到来的时候,他更高兴了,“不言春作苦”,似乎忘记了往日耕耘的劳累,“束带候鸡鸣”,准备出发去秋收 。
由于失去俸禄,再加上诗人本不善农耕,所以家境一年不如一年 。
诗人开始懂得躬耕有乐,亦有苦忧 。
陶渊明忧心庄稼,“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
”(《归园田居》其二)诗人像老农一样直接关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忧虑天灾的突然袭击,可见诗人确实经历过天灾给他带来的苦头 。
另一方面,劳动又是如此艰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到南山豆地里锄草,晨出夜归,披星戴月,劳动地点那么远,劳动时间又那么长,其艰苦性可想而知 。
彭泽归隐之前,陶渊明也参加过农村劳动,那时还不怎么体会田家的辛苦,还“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怀古田舍》),而如今,他已不是“劝农人”,而是站出来为田家呼喊:“弗获辞此难!”躬耕固然苦,固然累,但比起黑暗的官场来说,又算得了什么?渊明岁岁辛苦,悉心躬耕,生活却日渐贫寒,特别是在遭了火灾之后,损失巨大,“林室顿烧燔”,一家人以船为家 。
后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 。
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
陶渊明辞官的原因以及隐居后的几首代表诗句 谢谢 急用

中国古代都有哪些辞官归隐的诗人?最好有诗句表现
中国古代归隐田园的诗歌并不在少数,当我们提到山水田园诗的时候,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始终是茫茫诗海中那颗闪耀的珍珠 。
它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种自然﹑清新﹑纯朴的乡野气息是其它同类诗词所无法相比的,真实的如同诗人锄下翻松的泥土 。
了解任何一个艺术作品的实质,都必须通过与作者时代的时空转换回到作者的身边看到他是怎样的生活,在怎样的情况下触发了灵感,为什么而创作 。
这首诗是在他坚定的走上归隐之路后一年所作,心境已经相当的淡泊成熟,又不乏当日辞官而去的感触余温 。
在此之前他一直过着仕隐不定的生活 。
我把这首诗看作诗人终于发现了自我并勇敢的肯定自我的开篇之作 。
“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 。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
”开篇两句颇有一些“人的觉醒”的意味 。
诗人受曾祖父和传统儒家教育的影响,也有过济世大志 。
在多次不得志时他也归隐了多次,但这与后世那些寻求终南捷径的文人们不同,其价值在于他是在寻找一种适合自己并且与社会价值观平行的生存方式而非借此寻找再次出世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