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中的诗词 特别是苏轼写屈原的( 四 )


”天外使:唐朝往来吐蕃的使者 。
⑷松州:唐设松州都督府,属剑南道,治下所辖地面颇广,治所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内 。
因西邻吐蕃国,是唐朝西南边塞,故长有军队驻守 。
殿前军:本指禁卫军,此借指戍守西南边陲的唐朝军队 。
宋《蔡宽夫诗话》载:王安石晚年极喜欢这两句诗,称“虽老杜无以过” 。
⑸座中句:暗用《楚辞·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
”此言自己忧国伤乱,却怀才不遇,只能哺糟啜醨,醉生梦死 。
此联似用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句法 。
⑹美酒句: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应须美酒送生涯 。
”此抒写饮酒消磨岁月,老大无成之感慨 。
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与文君俱之临邛,尽卖车骑,买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 。
”杜甫《琴台》诗:“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
”题解:大中五年(851)冬,李商隐在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任节度判官,被派往西川推狱(协助审理案件) 。
次年春,事毕回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东川节度使驻地) 。
这首诗是临行前在饯别的宴席上所作,故称“蜀中离席” 。
前面加上“杜工部”,说明是有意模拟杜甫的风格,就好像是代杜甫作诗一样 。
杜甫在七律题材上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把时事引入传统的酬赠之作 。
此诗对杜诗的继承就在于李商隐恢复并发展了杜甫七律感时伤世的忧国忧民情怀 。
当时正值巴南蓬州、果州的贫民爆发起义,朝廷派军队镇压 。
连年来唐王朝和吐蕃、党项的关系也一直很紧张 。
这首诗借伤别的席上之感,表达自己对时局的忧虑,深得杜甫的神韵 。
句解: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诗歌一开头就是一个反诘句:人生哪里没有离别呢?只是在这时局动荡、战乱不止的年代,即便是短暂的分离也使人格外痛惜 。
因为吉凶难料,前程未卜,或许这一分别就意味着永远的分离 。
上句泛言人生离别的普遍和平常,让读者在诘问中有所思考:人生有多少悲欢离合,个人的命运又是怎样身不由己?诗人虽然有着无尽的感叹,但是调子并不悲伤 。
细细体味,诗中还隐含着这样的意思:既然人生离别在所难免,不如以旷达处之吧!下句转到“世路干戈”的社会大背景上,最后又回到“离席”,道出离别的沉重感伤,思路跳跃奔腾,“大开大合,矫健绝伦”(纪昀语) 。
如此道来不仅曲折顿挫、气势雄放,而且自然地引出下文的伤时感世之情,可谓落笔不凡 。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这两句紧承上文的“世路干戈”写当前的动荡局势:朝廷派往雪岭的使臣尚未归来,松州仍驻扎着朝廷的军队 。
“雪岭”,指绵亘于今四川西北部的雪山,这一带是唐和吐蕃的分界线,当时的少数民族党项也聚居在这里 。
唐王朝和吐蕃、党项经常在此发生边境争夺战争 。
朝廷屡派使者处理边境事宜 。
“天外”,极言其僻远 。
“松州”,即今四川松潘县,在雪山附近,当时是唐西南边区与吐蕃的交界处,唐王朝于此置松州都督府 。
“殿前军”,本指神策军,即皇帝的禁卫部队,这里借指戍守西南边陲的唐朝军队 。
大中五年,刚刚归降唐王朝的吐蕃宰相因要求为河渭节度使,朝廷不许,又欲兴起战乱,再度成为朝廷的边患 。
大中六年,刚刚被征讨的党项又扰乱边境 。
诗人并未将这种剑拔弩张的战争场景白描出来,而是从侧面含蓄地指出时局的纷乱:使者久久未得回归,可见矛盾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局势非常不稳定;而边境屯驻大军,也足以想见局势的一触即发 。
这两句诗气象阔大,感慨深沉,不仅简洁醒目地勾勒出西北边境历年战乱的紧张局面,更饱含着诗人无限忧国伤时之情 。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这两句从时事转入眼前:宴席上,醉客不断地向醒客敬酒;远处的江面上,晴云夹杂着雨云,也不知道天气会如何 。
看着人们只顾互相劝酒,诗人不免感慨万端,一语双关 。
“醒客”,是诗人自指 。
“醉客”,指饯行席上的醉者,暗喻其为浑浑噩噩、不关心国事的庸碌之辈 。
“延”,指请客人饮酒 。
诗人化用《楚辞·渔父》屈原的诗句:“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
屈原的诗端午节的诗句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