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的起源( 二 )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
”《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
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
”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
参考自专业回答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IB3WAtXkxitV0BflURyMWUHcEIjRnd6x75j80JH3TVJ19Tgvfxvc0c8aGl_Q8eQwBOepBK1IT0KLCVCdJizdya
有关中国的诗歌 百度知道
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 。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 。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 。
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 。
志就是诗 。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 。
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 。
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 。
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 。
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 。
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 。
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 。
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 。
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 。
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 。
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 。
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 。
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
诗歌何时称之首 在古代,诗歌最初称"篇"或"章",而不称"首" 。
例如我国最早的《诗经》,叫"三百篇",屈原的诗叫"九章",诗歌称"首",最早出现于东晋初年 。
当时有个名叫孙绰的诗人,在《悲哀诗序》中写道:"不胜哀号,作诗一首 。
"一个名叫支通的人,在《咏禅道人诗序》中写道:"聊箸诗一首 。
"从此,人们普遍称诗为首 。
诗人的来源 诗人一词,战国时就有了,何以为证,《楚辞.九辩》注释说:"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 。
"《正字通》注释说:"屈原作离骚,言遭忧也,今谓诗人为骚人 。
"这便是诗人后一词的最早提法,从此以后,诗人便成为两汉人习用的名词 。
辞赋兴起之后,又产生辞人一词 。
杨子云《法言.吾子篇》说:"诗人之赋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
"用"则"和"淫"来划分诗人与辞人的区别,足见现汉代是把诗人看得很高贵,把辞人看得比较低贱 。
六朝以后,社会上很看重辞赋,认为上不类诗,下不类赋,以此又创立了"骚人"一词 。
从战国而至盛唐,诗人、骚人的称号受人尊敬 。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是文艺史上带有规律性的现象 。
而在各种文艺形式中,诗歌是最活泼、最有亲和力的一种 。
它和散文结合,成为散文诗;和戏剧结合,成为歌剧 。
它和绘画所使用的工具虽然不同,但是互相渗透和影响的关系却显而易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