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嘉陵江的诗句有哪些?

1、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阆水歌》唐代:杜甫
2、嘉陵江岸驿楼中,江在楼前月在空 。月色满床兼满地, 
江声如鼓复如风 。诚知远近皆三五,但恐阴晴有异同 。 
万一帝乡还洁白,几人潜傍杏园东 。——《使东川 。江楼月》唐代:元稹
3、嘉陵江上万重山,何事临江一破颜 。 
自笑只缘任敬仲,等闲身度百牢关 。——《使东川 。百牢关》唐代:元稹
4、向蜀还秦计未成,寒蛩一夜绕床鸣 。 
愁眠不稳孤灯尽,坐听嘉陵江水声 。——《兴州江馆》唐代:郑谷
5、嘉陵江畔饯行车,离袂难分十里馀 。慷慨莫夸心似铁, 
留连不觉泪成珠 。风光川谷梅将发,音信云天雁未疏 。 
立马举鞭无限意,会稀别远拟何如 。——《送从弟舍人入蜀》唐代:刘兼
6、嘉陵江畔接荣川,两畔旌旗下濑船 。郡印已分炎瘴地, 
朝衣犹惹御炉烟 。莲塘小饮香随艇,月榭高吟水压天 。 
锦字莫嫌归路远,华夷一统太平年 。——《初至郡界》唐代:刘兼
7、备问嘉陵江水湄,百川东去尔西之 。 
但教清浅源流在,天路朝宗会有期 。——《嘉陵江》唐代:薛逢
8、独泛扁舟映绿杨,嘉陵江水色苍苍 。行看芳草故乡远, 
坐对落花春日长 。曲岸危樯移渡影,暮天栖鸟入山光 。 
今来谁识东归意,把酒闲吟思洛阳 。——《春日游嘉陵江》唐代:刘沧

描写南充的诗歌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论 。
”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利州南渡》,这是一首寓意于景的抒情诗,诗人以朴实、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声色并茂、诗情画意的晚渡图,抒发了诗人欲步范蠡后尘忘却俗念、没有心机、功成引退的归隐之情,反映了诗人淡泊仕途、厌倦名利的心境 。
原文为:利州南渡作者:温庭筠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
译文:夕阳正斜照在空阔的水面上,曲折的小岛连接翠绿的群山 。
江面上传来马的嘶鸣看船归,柳荫下的人们等待着船靠岸 。
广阔沙草从中群鸥四处飞散,万顷江田上空孤鹭展翅飞翔 。
谁能像范蠡一样乘着小木船,在辽阔的江湖上面自由飘荡 。
文学赏析诗人来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 。
这一联写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日暮时江边渡口 。
因为诗写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联从此着笔,起得非常自然 。
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诗人自己)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 。
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静而动,井然有序 。
接下来,颈联写渡江,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 。
这一联巧用数量词,不但属对工稳,而且深化了诗境 。
群鸥栖息沙草之间,可见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 。
这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 。
后来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的词句,其境界正与此联上句所展示的画面相类似,而下句江田白鹭的空阔悠深和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积雨辋川庄作》)更是神韵同出 。
前面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作为餬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诗人摹然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不能不触景生情,遐想联翩 。
所以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 。
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自己便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 。
温庭筠的诗中曾有“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的自负与自嘲,这里却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 。
“独忘机”,其实并不能忘机 。
这一点和范蠡也是共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