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支持从军报国的诗句( 三 )


如“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正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写照,“不问登坛万户侯”,不就是“三十功名尘与土”的注脚吗?又如 《家集》中的一些题记,都是岳飞行军作战时随时随地记下来的,应是他当时真实内心的记录 。
岳飞既然有 《满江红》中体现的思想,又有作诗填词的本事,为什么不能填词抒怀呢?第二,关于 《满江红》词中“踏破贺兰山阙”的地理位置所指问题,他认为“贺兰山阙”是泛指而不是实指,与词中的“胡虏肉”、“匈奴血”是指女真,而不是实指匈奴一样,即指广义的敌人 。
第三,如果 《满江红》一词的作者是王越,那为什么要嫁名于岳飞,而不夸耀自己的战功呢?他写的“踏破贺兰山阙”是实写,那么词中的“靖康耻,犹未雪”句是可以泛写的吗?如果是“反映明人的地理形势和时代意识”,那么,这样的亡国事件是影射明朝的什么事体呢?如果撇开 《满江红》一词反映的整体思想,而纠缠在“贺兰山阙”的地理位置上,似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
李安则针对孙述宇的文章提出了不同意见 。
他认为从史实和词的内容对照看,“三十功名尘与土”,可知是在岳飞30岁或30岁前后有感而作 。
岳飞30岁时,正掌朝廷方面大权(公元1133年),“因责任重大,身被殊荣,感动深切,乃作成此壮怀述志的 《满江红》词”;而岳飞20多岁从军、30多岁时从九江奉旨入朝,“计其行程,足逾八千里” 。
与词中“八千...
精忠报国的诗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
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植《白马篇》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 。
——《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
——《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 。
——-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 。
——《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
18、位卑未敢忘忧国 。
——-陆游《病起书怀》
赞美花木兰的诗句
木兰歌 作者:韦元甫 唐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 。
欲闻所戚戚,感激强其颜 。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 。
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 。
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 。
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 。
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 。
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 。
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簧 。
昔为烈士雄,今为娇子容 。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 。
本结弟兄交,死战誓不渝 。
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 。
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 。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 。
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
《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清.纳兰性德【原文】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
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
从军进部队,用什么诗词符合意境,求大气豪迈的诗词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