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歌鉴赏( 六 )


原诗如下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徐志摩处在一个贫困的国度最黑暗的年代,他满怀着“美”的希望,在时代的夹缝中苦苦追寻着理想的光芒,但都如海滩上的鲜花,一朵朵在瞬间枯萎 。
他的歌喉,在“生活的阴影”逼迫下,最后变得暗哑、干涩 。
写于1926年的《偶然》,也是一样,诗的深层信息中荡漾着淡淡的哀伤 。
诗人无意投身时代火热的斗争,也无意于表现所谓的“时代本质”,但时代的苦难,也同样曲曲折折地映射在一个真纯诗人的心灵深处 。
...
徐志摩的诗和赏析,短点的诗,赏析简单点,不要再别康桥
沙扬娜拉——致日本女郎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沙扬娜拉》这组诗无论在情趣和文体上,都明显受泰翁田园小诗的影响,所短的只是长者的睿智和彻悟,所长的却是浪漫诗人的灵动和风流情怀 。
诚如徐志摩后来在《猛虎集·序文》里所说的:“在这集子里(指《志摩的诗》)初期的汹涌性虽已消减,但大部分还是情感的无关拦的泛滥,……”不过这情实在是“滥”得可以,“滥”得美丽,特别是“赠日本女郎”这一节,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
诗的伊始,以一个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 。
“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两个并列的意象妥贴地重叠在一起,人耶?花耶?抑或花亦人,人亦花?我们已分辨不清了,但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透彻肺腑,象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样 。
接下来,是阳关三叠式的互道珍重,情透纸背,浓得化不开 。
“甜蜜的忧愁”当是全诗的诗眼,使用矛盾修辞法,不仅拉大了情感之间的张力,而且使其更趋于饱满 。
“沙扬娜拉”是迄今为止对日语“再见”一词最美丽的移译,既是杨柳依依的挥手作别,又仿佛在呼唤那女郎温柔的名字 。
悠悠离愁,千种风情,尽在不言之中! 这诗是简单的,也是美丽的;其美丽也许正因为其简单 。
诗人仅以廖廖数语,便构建起一座审美的舞台,将司空见惯的人生戏剧搬演上去,让人们品味其中亘古不变的世道人情!这一份驾诗驭词的功力,即使在现代诗人中也是罕有其匹的 。
而隐在诗后面的态度则无疑是:既然岁月荏苒,光阴似箭,我们更应该以审美的态度,对待每一寸人生!
徐志摩《落叶》赏析
《落叶》是在1924年秋天,徐志摩在北京大学任教授期同,应北京师范大学的邀请,所作的讲演稿,他企图回答年学生提出的如何解决生活的枯燥和苦的可题 。
《落叶》篇贯串其间的是感情”二字,通篇宣扬人的感情、“真的人生的重要和作用 。
要使生活不痛苦,只有“抽出人道的同的纤微”来缀补这个破烂社会的大网 。
徐志摩正是基于这种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观点,执信人的感情的无限作用,在生活本体与大自然里 。
“他认为人若要摆脱人世的苦恼和压迫,就要争得自由发展的“纯的个性”,最好的途径是到大自然去生活去沐浴 。
因此,有人说他“《落叶》诗篇是充满着浪漫的自白,充满着康桥时代的懂憬 。
”这首诗是徐追求爱情、美与自由的集中体现之一 。
徐志摩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不但自己感情及其丰富,而且深信感情的力晕可以改造人生,改造世界 。
所以他的文字热烈、真诚、富于感人的魔力,被论者认为是感情的散文,他自己在《落叶》中坦诚地招供:“我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也评我自己天生就是一个感情性的人 。
所以他为情所困,为情所累,更为情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
1931年11月19日,徐志降乘飞机从南京飞住北平,在济南遇弥天大雾,飞机撞于自马山,机毁人亡 。
当时徐志摩年仅34岁 。
现在看起来,冥冥之中,《落叶》这部徐志摩的散文集处文作好像早就预示了作者自身的命运!供参考 。
徐志摩诗歌二百字摘抄
1、一个人的漠然加上另一个人的苦衷,一个人的忠诚加上另一个人的欺骗,一个人的付出加上另一个人的掠夺,一个人的笃信加上另一个人的敷衍 。
爱情是一个人加上另一个人,可是,一加一却不等于二,就像你加上我,也并不等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