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情感( 三 )


体会诗歌教学中的情感诗歌是文学的骄子,诗歌教学是最好的文学教育手段之一 。
诗歌是情感的形式,作为文学教育的诗歌教学有什么特点呢?我想,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一种情感体悟 。
学习诗歌,首先要有情感体悟: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诗歌渲染、张扬诗人真诚、自然的情感世界来呈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
因此学诗要先有情感体悟 。
那么在诗歌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进行情感体悟呢? 情感体悟的途径之一是:诵读悟情 。
吟诵把文本的美与学生领悟的美融合到一起,因为接受者与诗人之间一旦产生心灵对话,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
以吟诵方式表现的诵读注重涵泳、体悟、意会,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 。
延续了几千年,培养了大批学子 。
诗歌教学尤其要注重吟诵,略去相对次要的视觉形式实际上我们许多学生是通过听朗诵而获得最初经验的强烈快感的 。
不难看出,诗的感性形式主要在于声音的组合模式 。
适当的吟诵不仅迫使学生把注意力倾注在诗的音乐效果和意义之上,而且有助于学生的最初的理解 。
情感体悟的途径之二是:意境把握 。
所谓意境,就是客观物象同诗人主观感情高度融合的结晶和语言呈现 。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但伟大诗人总是能超越文字的羁绊,在诗歌中把语言文字幻化成直观的视觉的美 。
情感体悟的途径之三是:悟理 。
在重视情感教育时,许多论者忽略了理性因素 。
艺术的情感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情致、合理的情绪 。
里面有情感有思想,情感与思想实现了合一 。
热情永远是人的心灵里为思想点燃起来的激情,并永远向思想追求 。
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 。
的确,文学的情感不是人的天生的欲望,是经过理性梳理过渗透过的那样一种情感 。
它是具体的,感性的,动人的,同时又有深刻的蕴含 。
诗歌情感教学中一定要有理性认识,悟理是很重要的情感体悟 。
浅议如何利用古诗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利用古诗词进行爱国情感教育爱国主义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团结,维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经久不衰的繁荣 。
中华古诗词中的爱国情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主要也最为浓郁强烈的情感 。
利用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长期以来都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 。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国家兴旺,匹夫有责 。
”国家之兴衰败亡,牵动着每一个有爱国心的华夏儿女和炎黄子孙 。
历代文人墨客虽身处江湖,仍不忘爱国忧国,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也正是这些爱国诗篇,敲打和震撼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爱国情结,激励他们去为家国抛头颅洒热血 。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 。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表达了诗人吞声失路、壮志难酬的无限憾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是陆游殷殷爱国之情从字里行间的进涌而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
抗金名将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词句,激励着无数华夏儿女的爱国情结,感召着无数胸怀家国的爱国赤子前赴后继 。
教学时,我们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教育学生从小积淀强烈的爱国情感,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贡献毕生心血 。
二、利用古诗词加强情谊教育情谊教育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包括亲情教育和友情教育两方面 。
亲情是人之伦理道德的组成部分,亲情教育自然也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重点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对手足亲情的无限牵挂与思念,溢于言表,透于纸背,让人感动至极;“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表达了对无私伟大母爱的讴歌与赞美;“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更生,相煎何太急 。
”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手足相怜,不应互相迫害、泯灭人伦 。
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因诗施教,引导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切感知亲人对自己的款款深情和殷殷关爱,身体力行的去回报亲情,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帮助学生维系良好稳定的亲情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