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楷书古诗七律诗( 六 )


良无磐石固 , 虚名复何益” 。
《古诗十九首》在揭露现实社会黑暗 , 抨击末世风俗的同时 , 也隐含了诗人对失去的道德原则的追恋 。
这种无可奈何的处境和心态 , 加深了诗人的信仰危机 。
事功不朽的希望破灭 , 诗人乃转而从一个新的层面上去开掘生命的价值 。
《驱车上东门》说:“人生忽如寄 , 寿无金石固 。
万岁更相送 , 贤圣莫能度 。
”个体生命面对滔滔的时间长河 , 既弥足珍贵 , 又卑微渺小 。
诗人力求超越旧有的价值观念 , 作出新的人生选择 。
无论是露骨宣称为摆脱贫贱而猎取功名 , 还是公开声言要把握短暂人生而及时行乐 , 总之是丧失了屈原式的执着 。
在旧的理性规范解除之后表现出来的生命冲动 , 由于受到历史传统、客观环境和自身文化积淀的束缚 , 很难获得健康、乐观的内容和形式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诗人在感叹短暂的人生时 , 虽出言愤激 , 却也并非真是甘心颓废 , 有人仍在洁身自好 , 寻觅精神上的永恒 。
《回车驾言迈》就说:“盛衰各有时 , 立身苦不早 。
人生非金石 , 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 , 荣名以为宝 。
”这里所说的“荣名” , 已超越了以爵禄为标志的事功 , 而是追求精神的不朽 。
尽管这种不朽在当时尚乏具体内涵 , 却预示了诗人企望功业不朽、文章不朽的建安时代即将到来 。
《古诗十九首》还有一类作品更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 。
汉代的养士、选士制度 , 驱使文人不得不背乡离井 , 长期漂泊在外 。
这些文人或在仕途作无望的追求 , 或在异乡逃避政治的迫害 , 更渴求有爱情、家庭的温馨 , 以慰藉孤独而屈辱的心灵 。
极写羁旅行役、相思怀人之苦 , 遂成为《古诗十九首》的一大主题 。
《涉江采美蓉》写了一位漂泊异地的失意者怀念妻子的愁苦之情: 涉江采英蓉 , 兰泽多芳草 。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还顾望旧乡 , 长路漫浩浩 。
同心而离居 , 忧伤以终老 。
《古诗十九首》的相思怀人之作 , 不少是从女性角度着笔的 。
首先 , 这是由于在宗法社会中 , 女性因其特定的处境 , 只能把全部的生命寄托于爱情和婚姻关系 。
其次 , 古代女性生活环境与心灵世界的狭小封闭 , 使她们只能在孤独中无止境地去咀嚼体味相思的痛苦 , 其盛情的深婉细腻 , 又是男性所不及的 。
女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触角 , 与其生活环境中的种种事物相交流 , 又使这些事物成为女性心理最为动人的物化形式 , 并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意蕴丰厚的意象和意境 。
汉末文人则已在相当的程度上 , 具有了与女性世界作心...
发生在初二的故事 作文600字
今天 , 我们即将摘下陪伴我们五年的红领巾 。
今天 , 我们即将离开教育和培养过我们的中国少年先锋队 。
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只知道疯玩疯闹的幼稚的孩子了……不能再戴红领巾 , 更不能再敬少先队队礼 , 今天 , 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 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 。
此刻我站在这里 , 心情万分激动 , 红领巾啊 , 你陪我一同走过的风风雨雨太多太多了 , 每次给我鼓励的是你 , 遇到困难时让我鼓足勇气的是你 , 如今 , 让我满怀信心交上这小学六年完美答卷的也是你 。
还记的那个可爱而无知的小女孩吗?那时的她只有二年级啊!捧着刚刚发下来的红领巾 , 想起自己已是一名少先队员了 , 心头升起一股从未有过的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 就是这红领巾 , 激励着她努力学习 , 不断进取 , 如今就要摘下红领巾了 , 也要离开少先队了 , 她会怀念少先队吗?会把这朝夕相伴的红领巾仔细叠好然后收藏起来吗?我想一定会的!这样的故事在我们中间还会有很多 , 我们会记住并永远感谢自己曾参加过的中国少年先锋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