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经典诗句有哪些?( 六 )


这就是说 , 在语言的应用角度来讲 , 狭义合掌、部分合掌、异位合掌、小合掌等理论根本不成立 。
再举个被广泛批判的合掌例子来说明一下 。
《端午吊屈原》:汨水悠悠载恨深 , 龙舟碧粽祭忠魂 。
忧国君侧直言谏 , 愤世泽旁苦句寻 。
甘与清流长做伴 , 岂随浊浪苟安身 。
离骚一曲千秋唱 , 伟赋高风熠古今 。
这是一首网友创作的诗 , 其中的“甘与清流长做伴 , 岂随浊浪苟安身 。
”也被一些专家批为合掌 , 既然“甘与清流长做伴” , 当然就“岂随浊浪苟安身”更有人评论:作者意欲于一反一正中示怀抱 , 只是取象用事单一 , 引得上下句成一事一意:愿与清流长做伴 , 也随浊浪苟安身 。
这样 , 就岔开其意 , 不合掌了!先不论合不合掌 , 只说改成“愿与清流长做伴 , 也随浊浪苟安身”就是极其天才的想法!真要这样改 , 我倒想问一句 , 这是要悼屈原呢 , 还是在骂屈原呢?所以 , 看合不合掌 , 只看字词不行 , 只看单句也不行 , 还要看写作的背景(或应用背景) , 写作的目的 , 环境等因素 。
现在 , 很多的文人学者甚至在主流媒体上对合掌的论述都是肢解排 , 只看字词不看句子 , 或只看句子不看写作背景、应用环境 , 利用手中的话语权 , 四处乱扣合掌的帽子 , 更是为了彰显自家学问的高深 , 创造出部分合掌、异位合掌、逻辑合掌等种种名词 , 搞得云山雾罩 , 让后来者“神魂颠倒” , 迷惑不已 。
可这些人 , 偏偏又不能给出合掌的确切定义 , 真乃笑谈 。